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国名。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前676),“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杜注:“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后灭于楚。

②战国燕邑。在今河北正定县北。燕、齐两国曾交战于此。《战国策·燕策一》:“权之难,燕再战不胜”,即此。


(1)春秋国名。在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前676年):“楚武王克权”,后又“迁权于那处(在权东南)”。后灭于楚。(2)古邑名。战国燕邑。在今河北省正定县北。燕、齐两国曾战于此,《战国策·燕策一》:“权之难,燕再战不胜。”即此。


猜你喜欢

  • 华池县

    ①西魏置,属蔚州。北周废。隋仁寿二年(602)复置,属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村东北二里。《元和志》卷3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大业元年(605)移治东华池。十三年(617)废。唐武德

  • 秀延水

    即古辱水。亦名吐延水、清间水。源出今陕西子长县西北, 东流径清涧县, 至延川县入黄河。《水经·河水注》:“《山海经》曰,辱水出鸟山,……东流注入河,俗谓之秀延水。”

  • 辅氏

    春秋晋地,后属秦。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左传》: 宣公十五年(前594),“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清一统志· 同州府二》 引 《朝邑县志》:“辅氏城,在县西北十三里。”春秋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 四都墟

    即今湖南桂东县西南四十里四都乡。清同治《桂东县志》图:西南有四都墟。

  • 荔江

    即今广西荔浦县南之荔浦河。《元和志》 卷37荔浦县: “荔江水在县南一里。” 《明史·地理志》荔浦县: “又荔江在南,下流入漓江。” 清康熙 《荔浦县志》 卷1: 荔江 “水色如荔,故名”。

  • 余江县

    1914年以安仁县改名,属江西豫章道。治所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1927年直属江西省。1961年迁驻邓埠镇,即今治。在江西省东北部。属鹰潭市。面积937平方千米。人口34.8万。辖6镇、5乡。县人

  • 泉岭山

    在今浙江衢县南百里。唐杜佑 《通典》卷182: 衢州信安县 “有泉岭山,在县南二百里。汉朱买臣云: ‘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今建安郡北界也”。或说为今仙霞岭。

  • 台阁牧

    即台罕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台阁牧。“台阁牧”,蒙古语意为拐湾地。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东部。台阁牧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300。台阁牧系蒙古语,意为“拐弯处”。因处古河湾内而得名。清初

  • 捉杀寨

    在今江西石城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捉杀寨 “在县西。有巡司,明初置,本在县北,嘉靖初移于此”。《清一统志·宁都州》: 捉杀寨 “在石城县西门外一里。……本朝乾隆四十一年改名赤江巡司

  • 大礼

    南诏自蒙世隆立,亦称大礼,改阳苴咩城为中都。《资治通鉴》:唐大中十三年(859),“酋龙乃自称皇帝,国号大礼”。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大礼,“盖因其地有大厘城得名”。世隆亦因居大厘城,而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