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壁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北齐书·薛修义传》:“武帝之入关也,高祖奉迎临潼关,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屯杨氏壁,修义以书招之,崇礼率万余人降。”西魏尝于此置南汾州。
在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龙门西岸。《资治通鉴》:梁中大通六年(534年),魏将薛端败东魏行台薛修义于杨氏壁。西魏侨置南汾州。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北齐书·薛修义传》:“武帝之入关也,高祖奉迎临潼关,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屯杨氏壁,修义以书招之,崇礼率万余人降。”西魏尝于此置南汾州。
在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龙门西岸。《资治通鉴》:梁中大通六年(534年),魏将薛端败东魏行台薛修义于杨氏壁。西魏侨置南汾州。
即今四川大竹县北之东柳河。《明史·地理志》大竹县:“东有东流溪,下流合于渠江。”《方舆纪要》卷68大竹县:东流溪在“县东七十里。源出蓬州营山县东三十里狮子山,流经县界,下流注于渠江”。
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北塔黄旗满族旗乡。《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丰宁县有“上黄旗”镇,即此。
即今吉林靖宇县东南七十五里花园镇。民国丁文江《中华民国新地图》:濛江县东南有二道花园。
唐改江源县置,属交川县。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元和志》卷32松州交川县:“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1)在吉林省敦化市西南部。面积650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号,人口 1560。1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白螺镇附近长江中。《陈书·华皎传》:光大初,皎以湘州叛降周,“时皎阵于巴州之白螺,列舟舰与王师相持未决”。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之乌拉山。《明史·鞑靼传》: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复为脱脱不花所袭,妻子死,孳畜略尽,独与其子失捏于等徙居母纳山、察罕脑剌等处”。
即今江西德兴县东北海口镇。地近婺源县界。《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海口隘 “在县南九十里,接德兴县界。往来要口也”。
亦作奇章镇。北宋于废其章县置,属曾口县。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北奇章乡。
明正德十一年 (1516) 于故难江县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南江县。以南江为名。清属保宁府。《清史稿· 杨继晓传》: 嘉庆初,白莲教义军“破南江”。即此。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北新平堡。东汉废。②西晋太康二年(281)析曲阿县延陵乡置,属毗陵郡。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属江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