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杭州

杭州

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在余杭县 (今浙江余杭县西余杭镇)。次年移治钱唐县 (今浙江杭州市)。开皇十一年 (591) 又移治柳浦 (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麓、钱塘江滨) 西。《寰宇记》卷93: “ (州) 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 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间尝改余杭郡。隋建江南运河以此为终点。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亦称西府或西都。北宋仍为杭州,为两浙路治所,并置市舶司于此。唐、宋时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升为临安府。绍兴八年 (1138) 定都于此。元改为杭州路。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初治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西南余杭镇),后移治钱唐县(唐改钱塘县,今杭州市)。大业初改余杭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杭州,六年废,七年又置。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桐溪、富春江以北,天目山脉东南地区及杭州湾北海宁市等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余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杭州。五代吴越都此,号为西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临安府。


猜你喜欢

  • 东沙群岛

    中国南海诸岛中最北的群岛,属广东省。由东沙岛和南卫滩、北卫滩等岛礁组成。历代为中国通往吕宋等国的交通要冲。清谢清高《海录》“小吕宋”条云:“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中国南海诸岛四大

  • 东亭镇

    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东亭镇。清道光《定州志》卷7市集:东亭镇在“城东二十五里”。②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之东亭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东亭镇在城东北一十里。”(1)在河北省定州市东部。面积49

  • 织金县

    1914年改平远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以织金河为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中部、六冲河之西、三岔河之北。属毕节地区。面积 2868 平方千米。人口92.3万,有汉、苗、彝、布

  • 西北旺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东北十六里。初名西百望,因位于百望山之西而名。清初百望山改名望儿山,西百望随之改名西北旺。

  • 石录墟

    即今广东阳春市西石菉圩。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阳春县图:县西有石录堡。

  • 县前江

    ①即今江西分宜县南袁河。《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县前江“在县城南,即秀江也。自宜春县流入界,经昌山峡而东,澄澈环抱,出钟山峡,入新喻县界”。②即今海南省临高县东文澜河。明正德《琼台志》卷5:县

  • 秋苇川堡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 玛泥兰卡伦

    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后废。

  • 自由山

    在今四川荥经县东二十里。《寰宇记》卷77荣经县: 自由山“在县东 一十里。高三十里,傍亘黎州,下接严道界,入长墳岭鸡心山,南北相连二百余里”。《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 自由山,“《志》云:山深远,连

  • 汤望州

    唐总章三年(670)置,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后废。唐总章三年(670年)置,治今云南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戎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