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柘荣县

柘荣县

1945年升柘洋特种区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56年7月裁入福安县。1961年8月复置。1970年2月又撤。1974年12月再置。


在福建省东北部,邻接浙江省。属宁德市。面积544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2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双城镇。1934年2月成立福霞县上西柘洋区苏维埃政府,5月升为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辖霞浦、福鼎、泰顺三县交界处柘洋、富溪、梨坪等区,政府驻柘洋。1938年置柘洋特种区。1945年升为县,治今址。以古多柘树,取“欣欣向荣”之意名之。1949年属第三专区(1950年改称福安专区)。1956年省入福安县。1961年复县,属福安专区。1970年又省入福安、福鼎二县。1974年再度复县,属宁德地区。1999年属宁德市。地处闽东山地北部,属太姥山。尤溪贯穿县境注入交溪。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甘薯、茶叶、花生、油菜籽、烟草等,并盛产太子参、油茶、油桐。矿产有铁、石英、铅、锌。工业以轻工为主,手工业品以竹编、折席著名。福分(福鼎)公路经此。纪念地有闽东独立师兵工厂旧址、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殉难地、彭家山战斗纪念碑及桦岭烈士桥等。名胜古迹有东山、仙屿公园、明游朴墓。


猜你喜欢

  • 清幽溪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清幽溪 “在县东南四十里。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麻寮二所流经此,分为二支,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

  • 西戎州

    唐贞观五年(631)以拓拔赤词部落置。初为都督府,后为羁縻州,属安定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 太拔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代英县治此。

  • 梅州路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升梅州置,治所在程乡县 (今广东梅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梅县、平远、蕉岭等市县地。二十三年 (1286) 复为梅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梅州置,治程乡县(今广

  • 阿鲁沁达兰卡伦

    即沁达兰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阿拉套山北麓。

  • 光武泉

    在今山东枣庄市西。《方舆纪要》卷32峄县:光武泉在“县西北五十里。引流为巨龙河。相传光武征董宪时, 曾驻于此。下流合于泇河”。光绪《山东通志》卷30谓“光武驻跸之说殊属附会,光武当为元武。元武为北方宿

  • 火连寨

    即今辽宁本溪市北火连寨回族满族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辽阳州图:东北有火连寨。

  • 保宁场

    元置,为盐场。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北。《方舆纪要》 卷68南部县 “盘龙水驿” 条下: “县北二十五里有保宁茶盐场。今皆废。”

  • 金山寨

    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北宋乾德初伐蜀,史进德等自嘉川进击金山寨。即此。又称吴成七寨。在今浙江省文成县西南金山村西。相传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吴成七所建的主寨。

  • 计斤

    即介根。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西周为莒国都。西汉置计斤县。又名计,即介根。周时莒国都城。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城子村。《世本》:“莒舆期始都计斤,兹丕归莒”;《春秋释例·世族谱》:“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