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埠镇
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 柳埠镇 “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面积17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埠,人口 2000。传明朝,柳姓早居,开铺子,故名。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1985年改柳埠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及苹果、梨、山楂、柿、核桃等。有农机修配、食品加工、建材、服装等厂。济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千佛崖造像、天齐庙等。
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 柳埠镇 “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面积17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埠,人口 2000。传明朝,柳姓早居,开铺子,故名。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1985年改柳埠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及苹果、梨、山楂、柿、核桃等。有农机修配、食品加工、建材、服装等厂。济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千佛崖造像、天齐庙等。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龙首桥“在县南门外。宋天圣五年创建,长四十丈,名曰通海。元祐二年,复建梁于其南,长二十二丈,故名坦履。绍兴二十年,又续为梁,长十六丈,三桥共长八十丈,改今
南朝梁改新丰县置,属新兴郡。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东北。隋开皇十一年(591)废。仁寿元年(601)改广牧县复置,属荆州。治所在今荆沙市荆州区东三十里。大业初属南郡。唐贞观十七年(64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东距广州市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黄麖山 “在府西五十里,其东南有二岩,后有石室通明,可容数十人。元末居民尝避寇于此”。
又称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在今安徽泾县西五十里云岭。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设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中共中央东南局同时设此。现建有新四军军部纪念馆。1961年定为全国重
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玛琅北部。13世纪初为新柯沙里国之都城,至13世纪末为满者伯夷国所并。《元史·外国列传·爪哇》:“(八节涧)上接杜马班王府,下通莆奔大海,乃爪哇咽喉必争之地。”
即大目降。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连横《台湾通史·建国纪》:南明弘光元年(1645),“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设评议会”,其时归化番社中有“大穆降社”。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定江东。即建水废县。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
在今湖南澧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澧州:三江口关在“州西北二十里。……皆昔时置戍屯兵之所”。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3:竹岩洞“在(富顺)县东南五十里。有流杯池。宋侍郎郑莹尝居此,著前后竹岩赋”。
①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之金钱河、夹河。《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上雒县:“甲水出秦岭山,东南至锡入沔。”《水经·沔水注》:甲水“出秦岭山,东南流径金井城南,又东径上庸郡北与关祔水合……又东南径魏兴郡之兴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