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
即荦。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春秋》: 僖公元年 (前659),“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邾人于柽”。《水经·渠水注》: “柽,小城也。在陈郡西南。”
古邑名。(1)又作笙或生窦。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前591年):鲁公孙归父还自晋,至柽,闻宣公薨家遣,帷,哭君成踊,即此。(2)又作荦或朾。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年):“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即此。
即荦。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春秋》: 僖公元年 (前659),“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邾人于柽”。《水经·渠水注》: “柽,小城也。在陈郡西南。”
古邑名。(1)又作笙或生窦。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前591年):鲁公孙归父还自晋,至柽,闻宣公薨家遣,帷,哭君成踊,即此。(2)又作荦或朾。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年):“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即此。
又名姐妹塔。在今海南澄迈县东北美亭乡美榔村。建于宋代。相传乡人陈道叙为思念二女(长女出嫁离家,次女出家为尼) 而建。二塔均立于山池中,间隔20米,俱高五丈余,层檐七极。一为六角,一为四角,全用石雕堆砌
一作湖乐镇。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 一百十里胡乐镇。南通绩溪,西通旌德,地当冲要,为县中巨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宁国市西南部。面积175.5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胡乐司,人口 350
即唐墅。今江苏常熟市东南唐市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常熟县:唐墅在“县东南三十里。旧名尤泾”。
即今四川南川市北福寿乡。民国 《南川县志》 卷2: 福寿场 “北路偏西五十里。俗呼罗洞坪,位高原上,大溪、龙川两夹之,上下各二十里。旧场名郑家街。……明季迁老场坪,去今场半里。清乾隆五十年移今地,更名
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梁书·武帝纪》:普通六年 (525),“司马董当门破魏晋城”。即此。唐初曾置平晋县于此。确址未详,疑在今河南省新野县或邓州市境。《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董当门攻
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金华镇附近。《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九井驿“在县西,马驿也。嘉靖中, 自广元改今属”。
元置,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丹峨。明洪武初废。元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巴峨。明洪武初废。
在今四川宜宾市北真武山。《明一统志》 卷67叙州府: 郁姑台 “在府治北。宋杨仙遇仙人郁姑于此台,故名”。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大城关在“县北九十里,接河南罗山县界。宋开庆初,蒙古忽必烈入大城关,宋戍军皆溃,即此”。
唐天祐二年 (905) 改韩城县置,属同州。治所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南二里城古村。五代唐天成元年 (926) 复名韩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