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红螺谷。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二十五里。清初为乌兰察布盟会盟地。“乌兰察布”,蒙古意为“红色的谷口”。
①又名乌城、乌水城。在今陕西横山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朔方县:“长庆四年,节度使李祐筑乌延……等城于芦子关北,以护塞外。”《宋史·夏国传下》:元丰五年(1082),“沈括请城古乌延城,以包横山,使
即今山西襄垣县北西营镇。《清一统志·潞安府》“下良镇”条下:西营镇“在县北四十五里,与沁州武乡县接界”。(1)镇名。(1)在山西省襄垣县北端。面积57.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营,人口
①即今广东潮州市韩江。《水经·泿水注》:员水“东历揭阳县,而注于海”。②即斤南水。今广西西南部之左江。《汉书·地理志》 临尘:“又有斤员水;”领方:“斤员水入郁。”标点本均改作“斤南水”。东汉时又称南
北齐改太湖左县为太湖县,属龙安郡。治所即今安徽太湖县。隋开皇三年(583)改为晋熙县,十八年(598)复为太湖县,属熙州,大业初属国安郡。唐属舒州。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安庆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铁杷县置,属海康郡。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乾元元年 (758) 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海康县。南宋绍兴十九年 (1149) 复置,仍属雷州,移
①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桐乡市东北二十里。《水经·沔水注》 引《神异传》曰:“由卷县,秦时长水县也。”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改名由拳县。谭其骧先生《长水集》即取义于此
亦名金口镇。即今山东即墨市东北八十里金口镇。清同治 《即墨县志》 卷2 《市廛》 有金家口。
在今湖北宣恩县东。《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龙平溪“在卫东南二百余里。又有细沙溪,出东门山,流合龙平溪,共注清江”。
1941年伪满置,省会在四平街市(今吉林四平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梨树、长岭、海龙、东辽、东丰、辽源、长岭及辽宁开原、西丰、昌图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