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秦置堂邑县。

②一作唐。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春秋》: 隐公五年 (前718),“公矢鱼于棠”。杜注:“今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 即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 (鱼台县旧治) 东北十二里鱼亭山。

③春秋时莱邑。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左传》:襄公六年 (前567),齐师 “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即此。齐灭莱,后亦名邮棠。

④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冠县东。《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前548) “齐棠公之妻”。杜注: “棠公,齐棠邑大夫。” 清江永 《春秋地理考实》 谓即邮棠,疑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顾栋高 《春秋大事表》 以为即今山东聊城市西北堂邑镇。


古邑名。(1)又名唐。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左传》隐公五年(前718年):“公将如棠观鱼者”,即此。(2)春秋莱邑,后地入齐。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左传》襄公六年(前567年):“莱共公浮柔奔棠”,即此。(3)春秋楚地,后属吴。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西汉置棠邑县。(4)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冠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猜你喜欢

  • 九十九泉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团山西麓、东西龙湾一带。《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天赐三年(406)秋七月,“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观九十九泉”。《水经·㶟水注》:“《魏土地记》曰:沮城城东八十里有牧

  • 龟山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宋史·高宗纪九》: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人弑其主亮于扬州龟山寺”。

  • 象骨港市

    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象骨港,为松杨湖农场场部所在地。《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马鞍山” 条下: 象骨山 “山下有港,亦以象骨名”。市因象骨港为名。

  • 如皋县

    ①东晋义熙七年(411)置,属海陵郡。治所即今江苏如皋市。《寰宇记》卷130如皋县:“如皋港在县西 一百五十步。港侧有如皋村,县因此以名。”隋开皇初省入宁海县。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复置, 属泰州

  • 州门渡

    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为右江(南盘江)津渡。《明史·地理志》 奉议州:“北滨南盘江,有州门渡。”

  • 封山

    ①在今河北邢台县西。《方舆纪要》 卷15顺德府: 封山在 “府西二十里。《志》 云: 以邢侯初封此而名,亦谓之西山。今自封山以西,绵延数百里,直接太行,皆西山矣”。②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国语·鲁语下

  • 朶甘仓溏招讨司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朶甘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境。后废。

  • 武寿县

    唐长安四年 (704) 置,属和州。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神龙元年 (705) 改为含山县。古县名。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置,治今安徽省含山县。属和州。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名含山县。

  • 崤郡

    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恒农郡置,为陕州治。治所在陕县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隋开皇初废。北周武帝改弘农郡置,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县地。属陕州。隋开皇初废

  • 壻水镇

    即今陕西洋县西湑水乡。以近壻水,故名。《资治通鉴》: 唐广明元年 (880) 十二月,“戊子,上至壻水”。即此。《元丰九域志》 卷8: 兴道县有壻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