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当山

武当山

①即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为道教名山胜地。《水经·沔水注》: “武当山一曰太和山,亦曰和山, 山形特秀, 异于众岳, 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晋咸和中,历阳谢允舍罗邑宰,隐遁斯山,故亦曰谢罗山焉。” 《寰宇记》 卷143引郭仲产 《南雍州记》 云: “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 《明一统志》 卷60襄阳府: 大岳太和山 “在均州南一百二十里。山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五台、五井、三泉、三潭。初名仙室山,又名大岳山。真武奉元君之言游览至此,改名太和。其中一峰最高者旧为天柱峰,亦曰紫宵峰,岩曰紫宵岩,因栖止修炼。后人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又更名武当山”。主要景点有玄岳门、玉虚宫遗址、复真观、紫霄宫、南宫岩、金殿等。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②在今甘肃永昌县北五里。清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7: “神祠自麓至顶层叠而见。以顶有真武庙而名。”


(1)在江西省龙南县南,与广东省和平县交界。山上奇石壁立,形如玉笋。有九十九峰,林立如排,绵亘数里。竹木繁茂,风景优美。山南凿有石磴,可登峰顶。山前门联曰:“武将文臣皆下马,当天奏帝且停车”,联首含“武当”二字,简称武当山。(2)又称大武当山、太和山。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水南岸。为大巴山东段分支。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60千米,海拔约 1000 米。主峰天柱峰,在丹江口市境内,海拔 1612 米。《道经·大有金宝全书》载为昊天上帝封真武为北极玄天上帝处,并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说。山名源此。是中国名山之一,中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风景胜迹。历代道教名流如汉阴长生、晋谢允、唐吕纯阳、五代陈抟、宋寂然子、元张守清、明张三丰均在此修炼。为著名道教胜地,据记载,唐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代有开拓、增修、扩建,元末大部毁于兵火。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年)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等督军夫三十余万人在此大兴土木,建成了拥有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维修扩建,“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概括了武当山建筑规模的宏伟。现在基本上保持着明代初年建筑体系,主要宫观尚存金殿和太和、南岩、紫霄、五龙、遇真、玉虚等六宫,复真、元和、太上、八仙、琼台等五观以及磨针井、玄岳门、榔梅祠、朝天宫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金  殿


猜你喜欢

  • 兴城关

    唐置,在今陕西略阳县南。《元和志》卷22兴州顺政县:“兴城关,在县南五里。”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南。唐属顺政县。

  • 九台县

    1932年析永吉、长春、德惠三县地置,属吉林省。治所在下九台(今吉林九台市)。1988年改设九台市。旧县名。1932年置,治下九台(今吉林九台市九台镇)。1988年撤销,改设九台市。

  • 庭州

    ①唐贞观十四年 (640) 置,治所在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破城子)。《元和志》 卷40: 庭州 “因王庭以为名也”。长安二年 (702) 改置北庭都护府。②北宋大观元年 (1107) 置,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先后在宁冈、永新、茶

  • 云南左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 善欲关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在今贵州毕节市南五里。

  • 南白水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白水郡。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寰宇记》 卷28蒲城县: 南白水县 “以在白水之南为名”。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为蒲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

  • 万固寺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六里中条山腰。《清一统志·蒲州府》:万固寺“在永济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麓。唐大中间建,初名建元,后改今额”。但寺内碑文则称“创自元魏”,当以碑记较为可靠。宋代曾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

  • 河边村

    即今山西定襄县东北河边镇。1935年建成北同蒲路忻窑支线经此。

  • 闽海道

    1914年由东路道改置,属福建省。治闽侯县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约当今福建寿宁、周宁、屏南、古田、闽清以东,永泰、福清、平潭以北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东路道改名,治闽侯县(今福建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