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龙州
元改武笼羁縻州置,属来安路。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明废为武隆土巡司。
元改武笼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田阳县西北。属右江道。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
元改武笼羁縻州置,属来安路。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明废为武隆土巡司。
元改武笼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田阳县西北。属右江道。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
亦作南垭场。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雅镇。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东汉建武二年(26)废。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中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②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改长松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松阳县。以白龙津得名。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松阳县。古县名。(
本名临晋关。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武帝改称蒲津关。其后简称蒲关,或沿用临晋关旧名。《周书·武帝纪》: 建德五年 (576),“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
一名石相镇。清置,即今河南长葛县东南三十二里石象乡。
即今贵州榕江县西南八开乡。清置八开土千总。“八开”系苗语音译,意为蛤蟆山。
①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四里。《魏书·地形志》:新怀县“有乐山”。《清一统志·汝宁府一》:乐山“在确山县西北四十里。旧曰朗山,隋以此名县。宋时避讳改今名。山麓有李塑营垒遗迹。《府志》:山顶有浩月池,及
亦名大佛阁、大像阁。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乐山大佛处。唐凿弥勒大佛后,建七层楼阁护之。明末阁毁。北宋苏轼 《送吕昌朝知嘉州》诗云: “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诗。”
即今广东信宜县。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信宜县:陈锦在“县东四十五里。又名东镇”。1952年信宜县迁治于此。
即今四川荣县西南新桥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 资国镇 “在 (荣) 县西南四十里,或曰即故资官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