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仁县

永仁县

1924年改苴却行政区置,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南仁和街。取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首字命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1940年后迁治今云南永仁县治永定镇。


在云南省北部、金沙江西岸。属楚雄彝族自治州。面积 2189 平方千米。人口10.4万。辖1镇、7乡(含2傣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永定镇。明称苴却,属大姚县。清道光二年(1822年)设巡检司,称大姚苴却巡检司。1913年设苴却行政委员会(驻地在仁和)。1929年设县时,取境内永定与仁和两集镇各一字定为县名,称永仁县。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高原北缘、金沙江狭长河谷地带。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工业有机械、食品、饮料、皮件、服装、印刷、建材等。成昆铁路经过东部,108国道与南永公路经过县城。名胜古迹有菜园子文化遗址、坛罐窑化石产地、方山自然风景区。纪念地有永仁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信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 (523) 分益州置,治所在鱼复县 (西魏改为人复,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以东的长江南北和大宁河流域及湖北巴东以西地区。北周以后缩小。隋大业三年 (607)

  • 白公庙

    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宋绍定六年(1233)蒙古兵败金元帅完颜白撒于此。《金史·完颜白撒传》:攻卫州不克,班师,元兵踵其后,“战于白公庙,败绩。白撒等弃军逃”。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续资治通鉴》:南宋绍

  • 海陵县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即今江苏泰州市。《舆地纪胜》 卷40泰州海陵 “以其地并海而高,故名”。东汉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七年 (411) 为海陵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 (620) 改名吴陵县。七年

  • 陈州

    ①南朝梁侨置,治所在许昌县(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北陈留颍川郡。②北周改信州置,治所在项县(隋开皇初改宛丘县,即今河南淮阳县)。隋大业初改为淮阳郡。唐武德元年(618)

  • 袁州卫

    明置,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市东。《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 袁州卫 “在府治东。洪武元年建”。

  • 海仓镇

    北宋置,属掖县。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九十里海仓,即胶莱河入海之口。亦称海沧口镇。

  • 天盐池

    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北。《魏书·太祖纪》:天赐三年(406)九月,拓拔珪“壬午至漠中,观天盐池;度漠,北之吐盐池”。

  • 小横山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1临淮县:小横山“在县南五十里,以山势横亘而名”。

  • 明昌州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泸定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门村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二十里门村乡。清道光《平度县志》卷9有门村。以门姓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