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置,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康熙六年(1667)分置江苏、安徽二省。此后仍习惯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置,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康熙六年(1667年)分为江苏、安徽二省。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置,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康熙六年(1667)分置江苏、安徽二省。此后仍习惯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置,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康熙六年(1667年)分为江苏、安徽二省。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省。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三国志·吴书·孙休传》:孙亮废孙琳,使孙楷、董朝迎休,“武卫将军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筑宫,以武帐为便殿,设御座”。即此。
亦作幕南。初指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后汉书·乌桓传》: “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清代又专指内蒙古为漠南,即以此故。又作幕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为漠南。《史记·匈奴列
清初改忠峒安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雍正十三年 (1735)废。清初改忠峒宣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又名黄亭。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春秋》: 哀公十三年 (前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注: “陈留封丘南有黄亭,近济水。” 《国语·吴语》: “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宋初复为益昌县。古县名。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利州。北宋初复改益昌
唐置,属羁縻长宁州。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后废。
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临山镇。本庙山寨。明洪武中置庙山巡司于此。洪武二十年 (1387) 改置临山卫。在山东省郯城县境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马站,人口 1860。以境内有庙山得
在今广东化州市旧城宝山麓。产橘,世称赖园橘红。清光绪 《化州志》 卷11载阮元 《化州橘红记》,称此处橘最佳。赖氏守此世为业。
北宋崇宁二年(1103)升进贤镇置,属洪州。治所即今江西进贤县。南宋属隆兴府。元属龙兴路。明属南昌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7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中北部。属南昌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人口
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黄岭镇。清道光 《电白县志》 卷8: 黄岭墟 “在县北一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