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口

河口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26英山县 “皮家店” 条下: “河口巡司,旧在县东三十里。亦元废。”


(1)集镇名。(1)在安徽省太湖县西北部。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00。 因处半街、徐冲两河汇流处,故名。产稻、小麦、甘薯、茶叶、生漆等。有综合加工、砖瓦等厂。太岳公路经此。(2)在安徽省石台县东部、毛坦河北岸。属七都镇。人口350。原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毛坦河、岳坑(河)交汇处得名两河口,简称河口。有天然保健品、竹木加工等厂。村落沿公路两侧呈矩形分布。大青公路经此。村西南毕家为明毕锵故里。(3)在湖南省绥宁县城西部、河口溪汇入巫水处。河口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 地以溪得名。街区沿溪两岸分布。产木材、楠竹、玉兰片、香菇、木耳、猪、牛、羊。有农机、竹木加工厂。绥洪公路经此。巫水可通航。(4)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中部偏北。属河口街道办事处。人口 2200。 原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处南山河与源于云坑的小河交汇处,故名。地处西江南岸丘陵区。主产稻、茶叶、香蕉等。有石料建材、石料工艺、陶瓷、制砖、家具等厂。325国道经此。三茂铁路云腰支线经此设站。(5)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部。人口 1100。 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因地处牛栏江出寻甸坝子处,俗称大河口,简称河口。产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蚕茧等。公路通县城接寻迤公路。(2)村名。(1)在江苏省高邮市东部、北澄子河与海陵溪交汇处。属甘垛镇。人口 1400。 因地处北澄子河、海陵溪和大启河交汇处得名。有粮食加工、复合肥等厂。高兴盐公路经此。北澄子河上设有河口大桥,有公路通汤庄。(2)在安徽省怀宁县东南部,皖河入长江口。属海口镇。人口 1300。 为县主要棉花产区。沿江水域有白鳍豚和鲥鱼。通水运。


猜你喜欢

  • 金华洞

    在今浙江金华市北,为双龙、朝真、冰壶三洞之总称。《清一统志 ·金华府一》: 金华洞 “在金华县北三十里金华山下,《道书》 以为第三十六洞”。今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 焉耆国

    又名乌耆国、乌缠国、乌夷国、阿耆尼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员渠城 (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北魏万度归率兵破其国,屠其城。后,焉耆国当徙都于今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唐置

  • 韩张山

    一名官山。在今湖南临武县北。《明一统志》 卷64衡州府: 韩张山 “在临武县学后。唐韩愈、张署同时迁谪,韩令阳山,张令临武。及北还,会宿于此。故名”。

  • 宁风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为燕州治。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太平镇。十八年(644)属藤州。北宋开宝三年(970)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太平。属藤州。北宋开宝三年(

  • 广魏郡

    三国魏置,属雍州。治所在临渭县(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南临渭水)。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通渭、庄浪、张家川、清水等县地及天水市东部。西晋泰始中改名略阳郡。

  • 房州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罗州置,治竹山县(今湖北竹山县)。大业初省。唐武德元年 (618) 分迁州复置房州,仍治竹山县 (今湖北竹山县)。贞观十年 (636) 徙治房陵县 (今房县)。辖境相当今湖

  • 温水镇

    金置,属文登县。即今山东威海市东南温泉镇。(1)在山东省平邑县中北部。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水,人口1.6万。明初建村,因村西有温泉东流故名。1945年北部村庄属蒙山县,南部村

  • 大堡塘

    一作大浦市。即今湖南常宁县西四十二里大堡乡。旧属祁阳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县东有大堡塘。

  • 安人县

    ①隋开皇十五年(595)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十八年(598)改为宁人县。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西县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锦溪附近。大业初属交趾郡。后废。③唐武德五年(

  • 教山

    又名历山。亦作殽山。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与垣曲县交界处。《山海经·北次三经》: 教山 “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入河”。《寰宇记》 卷47绛县: “教山今名效山,亦名罩山,在县东南八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