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浦
即洞浦。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岸边。《寰宇记》 卷124历阳县: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吴至此,吴军相望。《水经注》 云: 江水左列洞口。”
即洞浦。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岸边。《寰宇记》 卷124历阳县: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吴至此,吴军相望。《水经注》 云: 江水左列洞口。”
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川河谷。《隋书·炀帝纪》:大业五年(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十里。庚辰,入长宁谷”。即此。
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河。《水经·沔水注》:“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经李鹊城南,西南注栅水。”杨守敬注:“今水自含山县西南流至巢东南,入濡须水。”
清改静远堡置,属承德县。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静安堡。《清一统志 · 奉天府二》 “东州堡” 条下: “净烟堡即明之静远堡,在县西六十里。”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清光绪间,朱红灯领导的义和团进驻于此。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南。清光绪间,朱红灯领导义和团进驻其地。
即恒山。又名神尖。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4:“北岳常岭(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即此。
亦作硚庄场。即今四川青川县(乔庄镇)。清道光《龙安府志》卷2: 硚庄场在平武县青川镇“东一百二十里”。1939年改置乔庄镇。1951年青川县由青溪镇迁此。
①西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至桂平县郁江一带。后废。②隋大业五年 (607) 改始建镇置,属隆山郡。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境。唐武德元年(618) 属陵州。圣历二年 (699) 移于荣祉 (
在今湖北京山县南。《元和志》 卷21京山县: 温汤水 “在县南十五里。拥以溉田,其收数倍。流经其家,多凶”。西魏置温州以此名。
即竹洼寺。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察隅县志略》:由鸡贡“东北行,七十里至竹瓦寺宿”。即此。
即今四川江津市南中山镇。清光绪《江津县志》卷2:三合场“距城一百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