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和城

洪和城

即侯和城。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水经·河水注》: 洮水 “又东北流径洮阳曾城北……洮又东径洪和山南,城在四山中,洮水又东径迷和城北,羌名也”。王先谦注: “洪、侯音相转,侯和当即洪和。”


猜你喜欢

  • 眴卷县

    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南古城乡。东汉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径眴卷县故城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黄河东岸,属安定郡。东汉废。《汉书·地理志》眴卷县:

  • 洛思山

    即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洛思峰。宋《嘉泰会稽志》 卷9引 《舆地志》: “永兴县洛思山,先是洛下人随朱隽来会稽,三年不得返,乃登山北顾而叹。或云隽遭母丧,止葬此山,请洛下图墓师相地。师去乡既久,目极千

  • 西螺溪

    在今台湾省彰化、云林二县界上。为浊水溪下游干流。清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西螺溪“在(彰化)县治南五十里”。

  • 狐骀

    春秋时邾地。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二十里。《左传》: 襄公四年 (前569),臧纥 “侵邾,败于狐骀”。杜注: “狐骀,邾地。鲁国蕃县东南有目台亭。”即“骀上”。《左传》襄公四年(前569年):“邾人、莒

  • 南都

    ①西汉末称宛 (今河南南阳市) 为南都。《汉书·食货志》: 王莽 “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宛在洛阳之南,故称南都。东汉时因南阳郡是光武帝生长之地,在京都洛阳之

  • 茜鸡坪

    亦作栖鸡坪。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5峨眉县: 嘉靖末 “腻乃虐栢等叛,出凉山,会同西河匪瓜白禄出沙坪,于是嘉、峨、犍为一带邻边居民不能安枕,建昌上下南三道督邛部

  • 历观

    即历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汉书·扬雄传》:汉成帝“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扬雄《河东赋》:“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均此。即“雷首山”

  • 临川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豫章郡置,治所在临汝县 (今江西临川市西五里)。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以南的旴江及宜黄水流域,西至乐安县境。南齐徙治南城县 (今江西南城县东南)。南朝陈复徙治临汝县。隋开皇

  • 白羊山

    ①在今湖北崇阳县东北、通山县西。《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白羊山“在通山新丰里。有白羊每现于山顶则云雨”。《方舆纪要》卷76通山县:白羊山“在县西三十里。《志》云:兴国州长河之源出于此”。②亦名白石山

  • 上清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以南安县改置,属南安路。治所即今江西上犹县。十七年(1280)改为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