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火井

火井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火井镇。西晋张华《博物志》卷2:“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执盆盖井上煮盐,得盐。入于家火即灭。”西晋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刘逵注:“蜀郡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二,一燥一火。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②在今四川自贡市一带。为天然气井。清乾隆《富顺县志》:火井“在县西九十里。井深四五丈,大径五六寸,中无盐水,井气如雾,燧㶿上腾,以竹去节入井中,用泥涂口,家火引之即发火……光芒异于常火,声隆隆如雷殷地中。周围砌灶,盐锅重千斤,嵌灶上煎盐,亘昼夜不息。如不用,以水泼之,火即灭”。

③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火井乡一带。《舆地纪胜》卷155遂宁府:火井“在长江县客馆镇之北二里伏龙山下。地洼若池, 以火引之,则有声隐隐然发于地中,少顷炽炎。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其衣裾”。清光绪十一年(1885),在伏龙山下穿井得火。今油井、气井、盐井林立。

④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南。《寰宇记》卷139蓬池县:火井在“县西南三十里。水涸之时,以火投其中,焰从地中出,可以御寒,移时方灭。若掘深一二丈,颇有水出”。

⑤在今云南开远市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5阿迷州:“火井在州东北三十里。其水溢出于田,常有烟气,投以竹木则火燃,夜则有光。”


猜你喜欢

  • 广法寺

    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北。为金川土司著名喇嘛寺庙。清乾隆《金川琐记》卷1:广法寺“本名雍市喇嘛寺,距崇化屯署三里。由来既久, 日就荒废。乾隆四十一年帑项重修,赐名广法寺,并赐御书,‘政教恒宣’扁额”。

  • 香林寺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二里。清 《日下旧闻考》卷114引 《盘山志》: 香林寺 “翁同、鹅泉流峙左右,蓟亭之胜概也”。又引明冯有经 《重修香林寺碑略》称: 香林寺 “创自汉,缮于唐,迨明正统尝葺治焉”。②

  • 干海子

    ①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明置土巡检司于此。②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干海子在“(宁谷长官)司东南四十里。水泛成湖,波面甚阔。《志》云,云南值旱,此水必泛溢,境内常丰;云南雨潦,此

  • 武街县

    亦作武阶。西晋惠帝置,属狄道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北魏废。十六国前凉张骏于此置武街屯护军。《水经·河水注》: “滥水又西北径武街城南。” 《新唐书·玄宗纪》: 开元二年 (714),“薛讷及吐蕃战

  • 偪阳

    又作傅阳。西周春秋东夷小国。妘姓。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五十里侯孟。《春秋》: 襄公十年(前563),晋侯会诸侯及吴子寿梦于柤,“遂灭偪阳”。《穀梁传》 作傅阳。秦置傅阳县。古国名。西周、春秋东夷小国

  • 龙田岩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龙田岩在“县(故治在今三街镇)西三里。中有石田,高低委曲,下有龙泉”。

  • 下川洲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大海中之下川岛。《寰宇记》卷157新会县:“上川洲、下川洲在县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其洲带山,湾浦极广。出煎香。有盐田,土煎盐为业。”见“下川岛”。

  • 牛满河

    即纽勒们河。今俄罗斯境之布列亚河。清康熙《平定罗刹方略》卷1: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一月,“将军萨布素等奏:牛满河之奇勒尔奚鲁噶奴等杀十余罗刹,携其妻子来归”。

  • 蓝田关

    亦名蓝关。北周建德二年 (573) 改清泥关名,在今陕西蓝田县,隋大业元年 (605) 移置故峣关 (今陕西商州市西北)。又称蓝关。北周建德二年(573年)以青泥关改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隋大业元年(

  • 梅花水

    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北台山 “梅花水出焉,下流入海。宋端宗太后全氏崩,葬于梅花坡上,亦即此水旁矣”。《清一统志 ·广州府》: 梅花水 “源出寿星塘,合乌岩、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