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埠
①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南灰埠镇。清于此设灰埠巡司。
②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七十里。明置灰埠驿。清康熙十六年(1677)裁。嘉庆六年(1801)移州同驻此。
①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南灰埠镇。清于此设灰埠巡司。
②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七十里。明置灰埠驿。清康熙十六年(1677)裁。嘉庆六年(1801)移州同驻此。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南宋端平年间由湖北随州大洪山迁此。原名崇宁万寿禅寺,明成化二十一年 (1485) 改今名。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 (1865) 至光绪五年 (1879) 建筑。主要建筑有山
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二十七里七里淀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沧州图:东南有七里淀。即“七里海”。
唐乾元元年(758)置,属昌州。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寰宇记》卷88大足县:“以界内大足川为名。”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3:大足县“取丰足之义也,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光启元年(883)为昌州治
在今广东韶关市西。隋建。俗称五祖寺,然非湖北黄梅之五祖。宋梁靖有《光运寺重建证其照寂大师塔碑记》。
唐南诏置,属云南节度。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九里琅井。南诏后期属弄栋节度。宋大理废。南诏于唐羁縻览州置,治今云南省牟定县东琅井。大理前期仍旧,后期废。
即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阳邑镇。隋为阳邑县治。在河北省武安市西部。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阳邑,人口 6870。隋开皇十年(590年)置阳邑县于此,以处南洺河北岸得名。大业初废为镇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蚬彀营”条:马公寨“在府东北。《志》云:岭南贼巢曰洋乌潭、马公等寨,皆丛山深箐,延袤八百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过。贼首伍端、黄世乔等啸聚其中,蚕食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西南阿克·贝希姆废墟。
①一作訾楼。春秋邾国地,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春秋》: 僖公三十三年 (前627),“公伐邾,取訾娄”。即此。②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南。《左传》: 僖公十八年 (前 642),邢、狄伐卫,卫侯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