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台县

灵台县

①隋大业初分鹑觚县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五十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今县有灵台。”二年(606)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唐初属泾州,贞观元年(627)省入麟游县。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鹑觚县置,属泾州。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唐末李茂贞于此置灵台军,五代周废军,县属泾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并入泾川县。十一年(1274)复置,仍属泾州。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


在甘肃省东部、泾河支流达溪河流域,东、南与陕西省接壤。属平凉市。面积 2038 平方千米。人口22.6万。辖3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中台镇。西汉置鹑觚县,治今县东北,属安定郡。西魏大统中徙鹑觚县治今中台镇,属赵平郡。隋大业元年(605年)析鹑觚县置灵台县,以周文王伐密须,筑灵台取名,寻废。《读史方舆纪要》泾州灵台县:“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鹑觚县为灵台县,属泾州。明属平凉府。清属泾州。1913年后先后属陇东道、泾原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49年属平凉专区。1958年撤灵台县,并入泾川县。1961年复置灵台县。1969年属平凉地区,2002年属平凉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南部。泾河支流黑河斜贯县境西北,达溪河横贯中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烤烟、胡麻、油菜籽等。工业以农机制造、地毯、制药、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灵凤、灵千、灵平、灵长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姚李、蒋家嘴、齐家岭的仰韶、齐家及周代文化遗址,晋皇甫谧墓、唐牛僧孺墓。


猜你喜欢

  • 马鸣阁道

    亦名马鸣关、马头寨。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阴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

  • 上党郡

    ①战国韩置,秦、汉治所在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晋城、和顺、左权、榆社、武乡、沁县、沁源、沁水、襄垣、黎城、安泽、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市地。东汉末

  • 同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华州置,治所在武乡县(今陕西大荔县)。隋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所在冯翊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县市地。《元

  •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三十六年,客卿竈攻齐,取刚、寿”。即此。西汉置刚县。古邑名。又作纲。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三十六

  • 南闸镇

    即南泽镇。今江苏江阴市南之南闸镇。清光绪 《江阴县志》 卷2: 南闸镇 “宋明以来,夏港深通,置闸于此,故称南闸”。(1)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部,南临白马湖。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

  • 和丰 (豐) 县

    1944年改和什托罗盖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1955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 南亭州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内亭县 (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贞观二年 (628)废。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内亭县(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境。贞观二年(

  • 李青店

    即今河南南召县治。清代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1947年南召县徙治于此。

  • 岳吉牙来杂城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岳吉牙来杂城 “在喇萨西南三百三十里”。藏语意为小威。为通后藏之交通要冲。

  • 三辅

    西汉时于京畿之地所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合称。治所皆在长安城中。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后世政区划分虽时有变动,但直到唐代,习惯上仍称这一地区为“三辅”。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