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涧桥

灵涧桥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清一统志·黄州府二》:灵涧桥“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上镌碧玉流三字,唐柳公权书”。为元至正十年(1350)建,为石砌单孔桥。崖壁有元、明、清诗文题刻。


猜你喜欢

  • 神桥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神桥 “在上犹县治西南。宋咸淳间,邑人建木桥,跨三江上。每春涨多漂溺。后邑令赵明甫开新路避其险,造桥于此,成功之速若有神助,故名”。

  • 背江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贝江。为融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 背江在 “县西北十里。《志》 云: 背江之水历石门山,流经罗城县界入柳江,盖即融江支流也”。《清一统志·柳州府》:背江“其源有

  • 席勒山

    又名床山。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清一统志· 乌喇特》: 床山 “在旗 (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村) 西北一百八十五里。蒙古名席勒”。

  •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在西藏地方的建置。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吐蕃萨迦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命掌全国佛教事务;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即释教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以专司吐蕃军民事务,定院使秩从一品,命帝

  • 十六路

    南宋建炎元年(1127)诸路遍设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政,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南宋初分境内为:两浙东、两浙西、京西南、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潼川府、利州、

  • 温林关

    即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温林关,与福建武夷山市接界。《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铅山县 “分水关” 条下: 温林关 “在县东南七十里。岩峦峻绝,亦崇安八关之一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北。北接江西省铅山县界,形势

  • 大盆山

    即今浙江磐安县东南二十四里大盘山。主峰盘山尖海拔1245米。《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大盆山“其南为大溪水所出,其北则东阳江之源也。《志》云:山高五百丈,周百三十里,形如覆盆”。故名。

  • 汉延渠

    即汉渠。相传凿于汉。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元和志》卷4灵武县:汉渠“在县南五十里,从汉渠北流四十余里始为千金大陂,其左右又有胡渠、御史、百家等八渠,溉田五百余顷”。《西夏书事》卷20作“汉源渠”。嘉

  • 深冲峒

    即今湖南新宁县西南深冲。瑶人所居。《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深冲峒 “在新宁县西南。相近有罗绕峒”。

  • 凤凰山

    ①在今山西太谷县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凤凰山“在太谷县南十里,以形似名。上有三浮图”。②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2潞城县:“凤凰山在县西北五里。一名天冢冈。顶有风洞,中有玉女泉。”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