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泉县

甘泉县

①南齐改甘东县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

②西魏大统四年(538)分宁夷县置,属宁夷郡。治所在今陕西礼泉县北。因近甘泉山得名。北周明帝元年(557)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尹州。治所在今元谋县南五十二里甘泉。天宝后废。

④唐天宝元年(742)改伏陆县置,属洛交郡。治所即今陕西甘泉县,后属鄜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⑤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

⑥清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县置,与江都县同为扬州府治。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12年并入江都县。


(1)古县名。(1)南朝齐改甘东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属新宁郡。隋废。(2)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属咸阳郡。西魏属宁夷郡。西魏末属秦郡。北周废。(2)古旧县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与江都县同为扬州府治。因县西北甘泉山得名。1912年并入江都县。(3)旧县名。抗日战争期间苏中抗日根据地于1943年设立,1945年撤销。(4)今县名。在陕西省北部、北洛河中游。属延安市。面积 2287 平方千米。人口7.8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洛交县地于伏陆城(即今县城)设伏陆县;天宝元年(742年)以县南谷崖上的甘泉改伏陆县为甘泉县,《太平寰宇记》甘泉县:“以其泉甘美为名。”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4年土地革命时期,增设甘洛县,于县西府君店(今属桥镇乡)建立甘泉县革命委员会,1935年11月改为甘泉县苏维埃政府。1936年移治今城关镇,同时甘洛县并入。1948年2月成立甘泉县人民政府。1949年直属陕北行政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并甘泉入延安县。1961年复设甘泉县。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北洛河流贯中部。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高粱、小麦、烤烟为主。盛产木耳。森林资源较丰。矿产有煤、石油等。有农机、发电、采煤、制糖等工业。西包公路经此。古迹有白鹿寺。


猜你喜欢

  • 光运寺

    在今广东韶关市西。隋建。俗称五祖寺,然非湖北黄梅之五祖。宋梁靖有《光运寺重建证其照寂大师塔碑记》。

  • 李家台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一百九十里李家台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图:东南有李家台。②亦称李台集。即今山东阳谷县西南李台乡。旧属朝城县。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朝城县东南有李家台。

  • 和丰 (豐) 站

    元置。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二里。明改为和丰驿。

  • 挠力河

    在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源出密山市西北,东北流经宝清、富锦,于饶河县北东安镇南注入乌苏里江。据民国郭熙楞 《吉林汇征》 载: 饶河县“以挠力河得名。满语曰诺罗,为禽鸟众多栖集之地。汉音则讹为挠力”。另据

  • 八舟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北。《明一统志》卷88黎平府:八舟山“在八舟长官司南。上有石如人,名仙人岩”。

  • 康家庄

    清代称康家庄堡。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北十五里康庄镇。

  • 北硖山

    古称夹石山。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与舒城交界处。《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山在“县北六十里。有两岸相夹如关”。山南有北硖关。

  • 岳村集

    一名岳庙镇。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十五里岳村镇。清嘉庆 《密县志》 卷6 《市集》: 有 “岳村集”。

  • 平渡驿

    亦作平度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平驿乡。《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平渡驿“旧在县北五十里,接龙安府界,亦曰西平驿”。

  • 雾灵山

    ①又名伏凌山、 孟广��山。 在今河北兴隆县西北。海拔2116米。《水经·鲍丘水注》: 石门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岩鄣寒深,阴崖积雪,凝水夏结,事同离骚峨峨之咏,故世人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