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山
在今山西孝义市西。《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白雀山在县西八十里,峰峦高峻。”
在今山西孝义市西。《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白雀山在县西八十里,峰峦高峻。”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改设工布江达县,后迁驻果林卡。1950年由太昭县改置(县级),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西汉改为女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复为汝阴县。三国魏为汝阴郡治。北魏为颍州治。隋大业初为汝阴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信州治。六年(623)复为颍州治。北宋政和六年(
1933年12月福建人民政府(即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改龙漳省置,省会在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漳浦、长泰、漳平、龙岩、宁化、明溪等市县以南地。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废。
亦作落门聚。在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续汉书 ·郡国志》 汉阳郡冀县: “有雒门聚。” 刘昭补注: “来歙破隗嚣处。”
驿站名。元置,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北。
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清一统志·思南府》: 缠溪铺 “在印江县境。……又有凉水铺”。
①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五里。《清一统志·许州》:灵泉山“又名龟山。有二井,冬夏不竭”。②即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城东六十里龙泉山。《明一统志》卷59武昌府:灵泉山“在府城东六十里。山有泉,旱祷有应。因名”。
即喀喇塔拉额西柯泊。今新疆精河县北艾比湖。
在今山西曲沃县南。《方舆纪要》 卷41曲沃县: 济溪 “在县南七里。源出紫金山麓,澄澈细流,民引以溉园圃,北入浍河”。
在今四川资中县城内东北隅重龙山上。《清一统志·资州》:永庆寺“在州城中重龙山上”。民国《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卷2:永庆寺“明嘉靖已未建,至清康熙六十年重修,绀殿崇宏,琼楼特出,历阶数百级。山形耸峙,望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