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盐源县

盐源县

清雍正六年 (1728) 改盐井卫置,属宁远府。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民国初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县治迁盐井乡 (即今盐源县)。1955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西南缘,西与云南省接壤。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 8376.4 平方千米。人口32.6万。辖8镇、25乡(含1蒙古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盐井镇。西汉置定筰县,治今址,属越嶲郡。南朝齐后废。北周置定笮镇。唐武德二年(619年)以镇置昆明县,属嶲州。咸通后为南诏国昆明城,设香城郡。宋时大理国置如库部和贺头甸,属善巨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盐井管民千户;十五年置金州,旋改为金县;十七年改置闰盐州;二十七年置闰盐县,立柏兴府,为府治。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降府为州,废闰盐县入之;二十六年废州,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卫,改置盐源县,以境内产盐,故名。属宁远府。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随专区划入四川省。1963年置盐源彝族自治县。1978年复名盐源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南山地,县境主属锦屏山南段。中部盐源盆地面积 1049 平方千米,为主要农耕区。盐井河源于盆地东部,西流折北入木里藏族自治县,与理塘河汇合后复回县北,称小金河,入雅砻江。县东缘有折北又向南流的雅砻江,是盐源、西昌、德昌三县市的界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有草山坡地200多万亩,牧放牦牛、马、羊。农产有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及豆类,并产花椒、木耳、油桐、生漆、白瓜子、苹果。有煤、铜、盐卤、沙金及硫铁矿。有制盐、采矿、松香食品等工业。西木公路经此。县西北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共辖泸沽湖,以湖光山色著名,盛产淡水鱼类,为黑颈鹤、天鹅栖息地。


猜你喜欢

  • 安稳驿

    明置,属綦江县。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四十里安稳镇。《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东溪马驿”条内:“又有安稳马驿, 旧有砦,亦曰安稳砦。杨应龙作乱,綦江募兵扼安稳以拒之,既而应龙来犯,分兵屯赶水镇、猫儿冈诸

  • 刘升店

    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刘升镇。《清一统志·襄阳府三》:刘升店“在枣阳县东四十里”。

  • 滋博镇

    金置,属安德县。即今山东陵县东滋镇乡。

  • 茶园关

    明置,在今贵州石阡县南。《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茶园关在府南,与偏桥卫接界。”

  • 三岔口

    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因位于瑚佈图河(亦作三岔河)汇入绥芬河处而得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此置绥芬河厅。(1)地区名。在天津市南开、红桥、河北三区交会处,金钢桥附近。北运河、南

  • 彭坑

    (阬) 谷 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魏书·崔延伯传》 卷73: 孝昌元年 (525) 崔延伯讨万俟醜奴,“从泾州西进,去贼彭坑谷栅七里结营”。直前击贼,败死”。即此。

  • 观津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东汉属安平国。北魏改名灌津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冀州。大业初废。唐贞观元年(627)复置,寻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武邑

  • 棠阴镇

    ①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棠阴镇 “在鄱阳县西七十五里立德乡。其地当鄱阳县下驿津。明置巡司,本朝雍正四年裁”。②即今江西宜黄县东南二十里棠阴镇。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置巡

  • 高峣关城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碧鸡镇。《方舆纪要》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 高峣关城 “在府城西,云津桥北。为关津总要处。《碧峣精舍记》: 滇海西斥舍舟登陆,俗亦曰高桥,稽之古志,桥实曰峣,以山形似秦峣关也。高峣

  • 牙儿干

    即鸭儿看。今新疆莎车县。《明史·西域传·坤城》: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牙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