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城
亦名石匣营。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石匣营在“县东北六十里。营西有石如匣,因名。旧有石闸驿在县南里许,宣德四年徙于此。宏治十七年筑城,周四里有奇, 自是增兵置守,益为要地”。
亦名石匣营。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石匣营在“县东北六十里。营西有石如匣,因名。旧有石闸驿在县南里许,宣德四年徙于此。宏治十七年筑城,周四里有奇, 自是增兵置守,益为要地”。
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今河北省南部。北源滹沱河出山西省五台山,南源滏阳河出太行山东侧,在河北献县汇合为子牙河,东北流至天津市汇大清河入海河。《清一统志·顺天府二》:子牙河“在大城县东,即滹沱河及滏阳诸
①又作聃或冉。西周初封国。姬姓。在今安徽临泉县。春秋时为蔡国所灭。《春秋》:文公三年(前624),“伐沈,沈溃”。《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夏,蔡灭沈”。②古国名。在今山西汾水流域。《左传·昭公
在今福建长泰县城西。《方舆纪要》卷99长泰县:“西安桥在县城西。万历二年建。长四十余丈。”
即空泽。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水经·获水注》: “获水又东南径空桐泽北,泽在虞城东南。”
①又名大章山、太傅山。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明一统志》卷58南安府:书山“在上犹县西八十里。形如书柜。一名太傅山,出巨木美材”。《清一统志·南安府》:书山“一名太傅山。以邑人卢光稠尝居山下,后赠太傅,
即今四川铜梁县南大庙镇。清道光《铜梁县志》卷2:大庙场“在县南六十里”。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上中峒砦”条下:“又下峒砦在县东北(南)三十里。有城,万历十年筑。”曾设巡司于此。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置,属固陵郡。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苎溪河东岸)。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建安二十一年,以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六县为固陵郡。”三国蜀汉建兴八年(230)
在今四川理塘县北。元为吐蕃等路宣慰司治。明为参卜郎千户所。
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六十二里石良镇。清同治《黄县志》有石良集。1984年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