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阡县

石阡县

1913年改石阡府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7:“石阡之名, 因于阡山。”而明《寰宇通志》卷114说,石阡因石阡河而得名。但此二说对石阡之本义均未讲清楚。蔡正国《石阡县名考辨》(载《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3期)称:关于石阡的“”是汉语的石崖、岩石,但“”字用作地名,则是仡佬族住地的明显标志;而“阡”字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之得名是以县城中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


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游南岸。属铜仁地区。面积 2172.4 平方千米。人口37.3万。辖8镇、1乡、9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汤山镇。元置石阡等处长官司(治今汤山镇)、葛彰葛商等处长官司(治今河坝场),属思州安抚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次年治石阡长官司,辖石阡、葛彰葛商等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清废石阡等长官司,1913年废府置石阡县,属黔东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铜仁专区,1970年属铜仁地区。地处黔东低山丘陵地带,武陵山蜿蜒县境。河流多发源于南部的佛顶山和东部的老岭,分别注入石阡河、东回江(余庆河)汇入乌江。地热水富集,温泉出露点十余处。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花生,并产柑橘、李等水果。矿产有煤、铁、重晶石、铅、锌等。工业有采煤、酿酒、水泥、丝织、轻工机械、陶瓷等。久铜、石镇、石思等公路经此,石阡河可通航。纪念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古迹有万寿宫及太虚洞摩崖。


猜你喜欢

  •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湖广行省。元至元中置,治所在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以辖境包括宋之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而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的小部分、以南的大部分、湖南全省、广西全区、广东自电白、茂名以西和贵

  • 丈人山

    在今四川夹江县东。《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丈人山“在县东十里。亦曰九盘山。上有石,峭拔如人立,俗谓之丈人峰。相近者曰虎履山,上多虎迹,因名”。今山上有古寨遗址及石刻像,在巨石上刻“丈人峰”三大字。

  • 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

    即今青海东南部的阿尼马卿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积石山“即今大雪山。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

  • 古州站

    明改元古州置,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郊海浪河注入牡丹江处古城。一说在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东京城)。

  • 散毛长官司

    明永乐九年 (1411) 改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置,属大田所。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十三年 (1415) 升为散毛宣抚司。明永乐九年(1411年)改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十三年升

  • 柴汶水

    一名淄水。上源即今新泰市西北羊流河,西南流合今小汶河,西经柴县北,折西北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大汶河。《水经· 汶水注》: “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南,淄水又西南径柴县

  • 通宝山

    在今甘肃礼县西界。《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西和县: 通宝山,“ 《志》 云: 在县西百四十里。四山环合,二水萦流,有清泉自岩窦飞落,如玉绳云”。

  • 玄氏县

    北魏永安中改泫氏县置,为长平郡治。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中改泫氏县置,治今山西省高平市。为长平郡治。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入高平县。

  • 赤城山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五里。《方舆纪要》卷18赤城堡:赤城山“山石多赤。《志》云:古赤城在北山,坐据高险,最得形胜,盖即此山矣”。②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清一统志·乌喇特》:赤城山“在旗(治所在今包

  • 小军山

    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南军山镇北。《水经·汉水注》:“江水又东径小军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