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穿山

穿山

①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五十里。明王鏊 《姑苏志》 卷9: 穿山 “中有石洞,前后通彻,故名。《临海记》 曰: 海虞县穿山下有洞穴,高十余丈,昔有海行者,举帆经其中。今考其洞,上犹通人往来,其下为地去海已远”。此山原在海中,后随长江三角洲向东延伸扩展,并入大陆。

②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五里穿山。《明一统志》 卷83桂林府: 穿山 “山巅有穴,通透,望之如月轮挂空”。《方舆纪要》 卷107临桂县: “其山耸身昂首,若与西岸山作斗,亦名斗鸡山。山半有穴,南北横贯,故以穿名。”

③在今四川广元市境。《元和志》 卷22绵谷县:穿山 “一名胡头山,出好铁,旧置铁官。又有山空鼍,伏于空处,皮可为甲,刀箭所不能入”。


(1)古山名。在今江苏省太仓市东北。原在海中,后随长江三角洲逐渐向东扩展,遂移至大陆。(2)今山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南、水东江(漓江分支)东岸。五峰相连,中峰最高,海拔295米。其西麓于1979年发现一全封闭石灰岩溶洞,称穿心岩,洞中有玉骨银针般的“鹅管石”,是研究溶洞发育及钟乳石形成的重要实物,为世界稀有。西峰月岩(空明岩)有宋人题刻。(3)古地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东南穿山。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于此设巡检司。


猜你喜欢

  • 浦州

    唐武德八年 (625) 置,治所在南浦县 (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万州。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南浦州置,治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

  • 绥江

    ①又名滑水、绥建江。即今广东南部北江支流绥江。《元和志》 广州化蒙县: 滑水 “一名绥建江,经县南,去县三十步”。《寰宇记》 卷157广州四会县: 绥建水 “在县西二百步。源发洊水县下,昔置绥建郡于此

  • 风陵津

    即风陵渡。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元和志》卷12河中府河东县:“风陵故关,一名风陵津,在县南五十里。魏太祖西征韩遂, 自潼关北渡,即其处也。”黄河重要津渡之一。即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之风陵

  • 马武寨

    ①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南马武乡。《清一统志·泽州府》:马武寨“在陵川县东五十里马武山。周围百里, 四壁峭立。汉马武筑寨屯兵于此”。②在今河南汤阴县南。《续通鉴》:南宋宝庆三年(1227),蒙古军史天泽破金

  • 湓山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湓山 “在县东六十二里。环拥十二峰,上有紫元洞及王郭、浮邱三仙坛”。《清一统志·临江府》: 湓山 “山有十二峰。高十里,云出则雨”。

  • 紫微城

    即唐东都宫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曰: “宫城在皇城北……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卫,曰紫微城。” 《元河南志》 亦称: “宫城曰紫微城,其城象紫微宫,因以名。”

  • 永济河

    在今江苏淮安市南十里。《明史·地理志》 山阳县:“西南有永济河,万历九年开,长六十五里,亦谓之新运河。”《清一统志·淮安府一》:永济河“上自窑湾,下合通济闸,长四十五里。今淤。《河渠考》:万历十年,督

  • 特凌场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特兴镇。有桥曰特凌桥,一曰横渡桥。《明一统志》 卷72泸州: 特凌桥“在州东北三十里。宋有女子因母病归省,骤雨水涨,号泣不能渡,俄有一木流至,横凌水上,渡既不见,人以为孝感,寻造桥”

  • 马山口堡

    即马山口关。在今湖北郧县西。《方舆纪要》卷79郧阳府郧县:马山口堡在“府西五十里”。

  • 鹘岭关

    一名铁鹘岭。在今陕西山阳县南鹘岭。《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上津县 “绍兴十六年和好成,割上津县鹘岭关外卓驮平为界”。在今陕西省山阳县东南大小鹘岭处。《舆地纪胜》:宋金和议成,宋金以上津鹘岭关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