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镇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紫溪乡。《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紫溪镇 “在铅山县 (治今永平镇) 南四十里。路通瓯、闽,居民辏集。宋时置驿,今久废”。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紫溪乡。《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紫溪镇 “在铅山县 (治今永平镇) 南四十里。路通瓯、闽,居民辏集。宋时置驿,今久废”。
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南部、桑江支流和平河东岸。和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70。原称官衙街,后改今名。产稻、玉米、木材、油茶、油桐、棕皮等。特产“龙脊茶”。有农机、木材加工、酿酒、竹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二十四里南窖乡西安村。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房山县图:县西北有西安子村。
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同口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安州图:东南有同口村。
即苏斡延河。今吉林双阳县境之双阳河,为饮马河支流。双阳县以此名。《清史稿·地理志三》 双阳县:“南土顶子、将军岭、光僻山,双阳河出焉。”
一名石簰山。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舆地纪胜》卷73峡州:石鼻山“《夷陵志》云,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广袤二十里,下临江流,中有石横六七十丈,如簰筏然,相传但为石簰,遂泯石鼻山之称”。
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清属义宁州,雍正六年 (1728) 置巡司于此。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
北宋置,属寿春县。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炉桥镇。《元丰九域志》 卷5: 寿州寿春县有南炉镇。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水经·甘水》:“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郦道元注:“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故世人目其为甘掌焉。”
即外兴安岭。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部之斯塔诺夫山脉。《清高宗实录》卷743: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癸亥,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三年派副总管、佐领、骁骑校于冰解后,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 回时呈
①唐武德七年 (624) 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县)。以地产筠篁得名。八年 (625) 州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952) 复置。辖境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等县地。北宋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