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城县
一作绥成县。东晋义熙中 (405—418)置,属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隋开皇中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三年 (629)又废。
古县名。又作绥成县。东晋义熙中置,治今福建省建宁县西南。属建安郡。隋开皇中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三年(629年)又废。
一作绥成县。东晋义熙中 (405—418)置,属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隋开皇中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三年 (629)又废。
古县名。又作绥成县。东晋义熙中置,治今福建省建宁县西南。属建安郡。隋开皇中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三年(629年)又废。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仁爱乡。原为高山族村社。1930年雾社高山族同胞举行反日起义,即“雾社事件”。今街头建有抗日纪念碑。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山区,属南投县,距埔里镇23千米。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
①北周武帝初置,为南都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建德四年 (575) 改为武宁县。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光绪 《山东通志》 卷34:“在源河之阳,
即碣石宫。战国燕筑,在今北京城西南。唐陈子昂 《燕昭王》 诗: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历1063年)。傣语称 “窝苏”,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高21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息县。《汉书·地理志》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 “故息国,其后徙东,故加新云。” 魏晋为汝南郡治。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先后为汝南郡、西豫州、淮州治
北魏置,属南岐州。治所在广化县(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周书·赵昶传》:“世宗初,凤州人仇周贡、魏兴等反, 自称周公,有众八千人。破广化郡,攻没诸县,分兵西入,围广业、修城二郡。”即此。辖境相当甘
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贡宝拉格苏木。1937年为太仆寺左旗驻地。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利调县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甘露)。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段芦头镇。明嘉靖《南宫县志》 卷1市集: 段卢头集在 “县东南七十里”。
元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哈州(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纽依河入黑龙江处附近)。辖境相当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明初改置哈儿分卫。约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改合里宾忒千户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支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