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肥子国。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 “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杜注: “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

②春秋夷国,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后为晋所灭。《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今河北卢龙县西北有肥如城,山东有肥城县,盖皆晋灭肥后,肥民散处之地。一说肥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

③春秋、战国时齐地。在今山东肥城市北老城。《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肥成县注: “应劭曰: 肥子国。” 清高士奇 《春秋地名考略》 卷14称: “亦相传为肥子亡国后所居。”

④战国赵邑,后入魏。在今河北肥乡县西。《水经·浊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 即此。


(1)古国名、古邑名。春秋白狄所建。后灭于晋。战国为赵邑。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晋灭肥,以肥子绵皋归。”《史记·赵世家》:赵王迁三年(前233年),秦攻赵,“李牧率师与战肥下”。皆即此。西汉置为肥累县。(2)古邑名。战国赵邑。曾入魏。在今河北省肥乡县西。《古本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年),“伐邯郸,取肥”,即此。


猜你喜欢

  • 桑阿镇

    即今山东冠县东桑阿镇。北宋于此置桑桥镇。清道光 《冠县志》 卷2 《镇堡》: “桑阿镇在县东三十五里。”在山东省冠县东南隅。面积112.3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桑阿镇,人口2300。因植

  • 新邱

    即今辽宁阜新市东北新邱区。京奉铁路有支线 (新邱铁路) 通此。

  • 池河营

    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得贺。《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鸦剌关”条下:“宣德六年,镇筸砦苗叛,总兵萧绶讨之,夺其池河营。”即此。清置游击把总领兵驻防。

  • 青泥岭

    又名泥功山。在今甘肃徽县南。为陇入蜀要道。《元和志》 卷22长举县: “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杜甫 《泥功山》诗: “朝行青泥上

  • 大桐墟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大同圩,西北近西樵山。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南海县有大同墟。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南海县有“大桐墟”。

  • 老虎山

    ①在今云南永胜县南。《清一统志·永北厅》:老虎山“在厅城南一百三十里。山形如虎。《州志》:俗传昔山多怪,诸葛亮南征时,斩其首分而为三,遂绝”。②在今宁夏石咀山市东北。《明史·地理志》平虏千户所:“东北

  • 西石山

    一名马鞍山。在今海南省琼山县西四十里石山镇。《舆地纪胜》谓之马鞍山。《方舆纪要》卷105琼山县:西石山“山多石,下有洞,容数百人,出泉甚清冽。顶上有井,源与海通。其西南一里有递莲洞, 自石门入,径窦委

  • 宗喀宗

    又作宗嘎、荣哈。即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宗嘎” 藏语意为可爱的城堡。清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 1960年撤销,与吉隆宗合并,设立吉隆县。

  • 东懽渡

    在今江西广丰县城东。《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东欢渡,“县东三里有东峰山,诸溪之流皆汇于此,筑坝以防其泛滥”。

  • 发库门

    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法库县(法库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发库边门“在开原县西北,西至彰武台边门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