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湖
即腾格尔池。今西藏班戈、当雄二县间纳木错。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海拔4718米。为西藏第一大内陆湖和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腾格里” 系蒙古语。藏语称纳木错,皆天湖之意。
即腾格尔池。今西藏班戈、当雄二县间纳木错。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海拔4718米。为西藏第一大内陆湖和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腾格里” 系蒙古语。藏语称纳木错,皆天湖之意。
在今江苏六合县南。《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滁口山 “在县南十八里。山下临滁河,其相对者曰城子山”。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泉上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3—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泉上县治此。
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左云县南。东汉移治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八十四里贾堡村。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左云县。属雁门郡。东汉迁治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贾堡。东汉末废。
①在今广东罗定市西。《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水西营在“州西二里。又州东二里有水东营,俱嘉靖十三年设,以在泷水旁而名”。②即今广东仁化县北七十里恩村。明洪武七年(1374)置恩村巡司于此。
即今广西武鸣县西北锣圩镇。清乾隆十九年(1754) 高井寨巡司移驻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西北锣圩。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移高井寨巡检司治此。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九里。《方舆纪要》 卷32曲阜县: 坰泽 “即鲁僖公牧马处。俗名连泉泽”。
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板石庙乡。《清史稿·地理志》 伊通州: “东南: 大星岭,其东板石屯,伊通河出西北。”
即今四川西昌市南之泸山。《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泸山在 “司南十五里。以山之西近泸水而名”。《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泸山 “其山西近泸州”为名。山东临邛海,山上有光福寺、玉皇
北宋端拱元年(988)分广南路东部地置,治所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罗定江、漠阳江以东地区。简称广东。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又作广东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南路置,
在今湖南绥宁县东。《方舆纪要》 卷82绥宁县: 蓝溪山 “崇峦叠岭,草木荫翳,涧水萦纡,为蛮瑶出没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