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艋舺

艋舺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王诗琅、王国藩主修 《台北市志》 称: 艋舺译自番语,意即独木小舟。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今属万华区),地濒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艋舺,因以为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淡水都司于此。嘉庆末至同治年间,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道光时最繁荣,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之称。同治末年以后,因河床淤塞逐渐衰落,港市移向下游近邻大稻埕一带。光绪元年(1875年)置淡水县,为台北府治。


猜你喜欢

  • 普明镇

    即今山西岚县西普明镇。《清一统志·太原府二》 “东村镇” 条下: 普明镇 “在县 (旧治)南”。在山西省岚县中西部。面积154.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普明,人口3000。原名川庄,传明

  • 长寨厅

    清雍正四年(1726)置,属贵阳府。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1913年改为长寨县。

  • 桑叶宗

    即桑伊宗。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

  • 奇拉卡伦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东南黑龙江西岸三卡乡。后废。

  • 庆云堡

    明置,属辽海卫。即今辽宁开原市西庆云堡镇。嘉靖三年(1524)由古城堡迁达达马市于此。

  • 嵩县

    明洪武二年 (1369) 降嵩州置,属河南府。治所即今河南嵩县。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西部。属洛阳市。面积2981平方千米。人口52.3万。辖4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

  • 乞伏泊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资治通鉴》:隋开皇十九年(599)征突厥都蓝可汗,高颎军“至族蠡山,与突厥遇,交战七日,大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

  • 东懽渡

    在今江西广丰县城东。《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东欢渡,“县东三里有东峰山,诸溪之流皆汇于此,筑坝以防其泛滥”。

  • 二郎关

    ①元置,在今山西岚县北二十五里。元、明置巡司于此。②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六十里石桥镇西南。为佛图关锁钥。明万历间,永宁安抚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明史·秦良玉传》:良玉率军平叛,攻重庆,“乃还军攻二郎关,

  • 宣阳门

    ①又名��门。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五年 (311),刘聪令王弥等 “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