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光墟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南良光镇。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良光在“州南四十里”。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南良光镇。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良光在“州南四十里”。
①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悦来乡。清道光 《江北厅志》 卷2: 悦来场 “去城六十里”。②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道光《石砫厅新志》 卷1: “东北为油榨房,东十里经丰都界大沙坝场,又三十里为
①北宋置,属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州市境。②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六十里正阳镇。《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三年(956),“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至来远镇,距寿州二百里,又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为攻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昌吉河,“准语,昌吉,场圃也。河坝筑此,故名,后遂因水以名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
元置,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明废。古驿站名。元置,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明时废。
一作太乙山。指今陕西秦岭。《汉书·地理志》 武功县:“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或指今陕西太白县东南秦岭主峰太白山。《水经·渭水注》:“太一山,亦曰太白山。”南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5谓《西京赋》以
明洪武间筑,即今贵州织金县。《方舆纪要》 卷123附水西宣慰司: 织金城 “在水西西北。地深阻,夷人以为险巢。天启三年,黔抚王三善逼大方,安邦彦窜人织金,既而三善为降贼所诱,师陷,邦彦遂复炽”。即今贵
在今江西铅山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乌石岭“在铅山县(治今永平镇)南八十里。又南五里为郑家岭。往来孔道”。
在今四川什邡县南。《寰宇记》 卷73什邡县: “雍齿山在县南四百步。《汉书》 封雍齿侯国。《汉书》 高帝六年封雍齿为什邡侯,至汉元鼎五年,以酎金国除也。” 《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雍齿城“今城南
唐为忽汗河。金为活罗海川。元为胡里改江。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明《寰宇通志》 卷116: 忽儿海河 “在开原城东北千里。源出潭州城东诸山,北流入松花江”。清作瑚尔喀河。
①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桂阳县置,属江西行省广东道。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东部及阳山县地。明洪武二年 (1369) 省入连州。②明洪武九年 (1376) 改桂阳府置,属衡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