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靥镇
亦作花黡镇。南宋属寿春县,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1寿州:“相传以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而名。”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6:南宋绍兴二年(1132)七月,“武义大夫閤门宣赞舍人主管庐寿镇抚司公事王亨进秩一等,以收复安丰寿春县花黡镇故也”。即此。
古镇名。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北。相传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而得名。旧为县境戍守要地。
亦作花黡镇。南宋属寿春县,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1寿州:“相传以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而名。”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6:南宋绍兴二年(1132)七月,“武义大夫閤门宣赞舍人主管庐寿镇抚司公事王亨进秩一等,以收复安丰寿春县花黡镇故也”。即此。
古镇名。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北。相传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而得名。旧为县境戍守要地。
即今福建宁德市东三都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福建省宁德市东南部、三都岛与城澳半岛间。以三都岛得名。面积约40平方千米。为福建省北部东海沿岸的著名港湾。南、北两岸建有客货码头,万吨轮可自由进出。口门外为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8兴业县: 葵山 “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有岩,岩有龙井”。山在今石南镇西北,海拔806米。
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南六十里。《水经·胶水注》:“元于钦《齐记》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齐乘》卷2:胶水出“胶州胶西县西南铁橛山也, 北径密州东北卤山, 古名五弩山”。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闾阳回族满族镇。明 《辽东志》 卷2“驿传”: 闾阳驿在 “广宁城南五十里,千户潘英重修”。清高士奇 《扈从东巡日录》 卷上: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
本名闵家场。民国间置镇,即今贵州江口县西南闵孝镇。在吉林省榆树市中西部。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闵家屯,人口 2000。以姓氏得名。1956年设闵家乡,1959年改公社,1983
在今蒙古国西车车尔勒格西南,为杭爱山东南脉。《魏书· 蠕蠕传》: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 (449),世祖亲征吐贺真,“与诸军期会于地弗池。吐贺真悉国精锐,军资世盛,围 (高凉王) 那数十重,那掘长围坚守,
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北三十里。《舆地纪胜》 卷105象州: 象台山 “近柳州界,去州三十里。平地突起,岿然一台,四望平远,盖古州之治也。唐武德始迁治阳寿,今犹相承谓州为象台云”。
明永乐五年(1407)属新安府。治所在东潮县(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东潮县)。辖境相当今广宁省西南部及海兴省东北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平洋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旧有坑曰平洋坑,出银矿。其地去仙霞十五里而近浙、闽,诸盗常窥伺焉”。明时设兵戍守。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广丰县东。旧有平洋坑,地
即汲波塘。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南二十里。明郭子章《黔记》卷8:“(威清卫)城西南二十里有级波塘,塘拥涧泉, 日凡三涌则浊,逾时清,溉田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