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阳县
战国秦置,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新市村附近。秦属内史。西汉文帝九年(前171)改名霸陵县。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雍州。七年(624)废。
古县名。战国秦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秦属内史。西汉文帝九年(前171年)改名霸陵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芷阳县,属雍州。七年废。
战国秦置,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新市村附近。秦属内史。西汉文帝九年(前171)改名霸陵县。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雍州。七年(624)废。
古县名。战国秦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秦属内史。西汉文帝九年(前171年)改名霸陵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芷阳县,属雍州。七年废。
隋开皇十年 (590) 改盆允县置,为封州治。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北。据民国吕式斌 《今县释名》: “本汉四会县地,故名新会。” 十一年(591) 改为允州治,大业初属南海郡。唐初为冈州治,贞观十三年
元置,在今陕西城固县。《方舆纪要》卷56城固县“斗山”条:“明初下汉中, 明昇遣将来攻,徐达驰援,屯益门镇,遣傅友德径趋黑龙江,夜袭木曹关,攻斗山砦。”《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引《府志》:“北木曹关,
在今湖南蓝山县西一里。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羊角镇。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2:羊角碛滩在“武隆司北二十里。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初九日山崩成滩,乱石綦布,亘五、六里,江势抱碛转狭处,壅水高数丈,悍湍汹涌,秋涸险绝,半涨亦恶,上下
①西汉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汉建安六年 (201) 为巴东属国都尉治。三国蜀为涪陵郡治。《三国志·蜀书·张翼传》: 建安末 “为江阳长,徙涪陵令”。即此。西晋永嘉后废。②即涪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北。大业初属汲郡。唐武德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治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先后属卫州、汲郡。唐武德初废。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七十五里清溪镇。明清浪卫治此。
北宋置,属怀德军通峡砦。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黑城镇东北。后废。
应在今河北古北口以北潮河上游一带。《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七年(北魏孝昌二年,526),“魏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戍兵反,应杜洛周”,即此。北魏置,确地未详,疑在今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河流域。属安州
①即瑯邪县。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②即琅邪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