荛鲁都斯县
1945年巴音布鲁克牧民武装起义后置,治巴音 (今新疆和静县东巴音)。1949年12月撤销,并入和静县。
旧县名。1945年巴音布鲁克牧民参加三区革命武装斗争,取得胜利设置。治巴音(今新疆和静县东巴音)。1949年撤销,并入和靖县。
1945年巴音布鲁克牧民武装起义后置,治巴音 (今新疆和静县东巴音)。1949年12月撤销,并入和静县。
旧县名。1945年巴音布鲁克牧民参加三区革命武装斗争,取得胜利设置。治巴音(今新疆和静县东巴音)。1949年撤销,并入和靖县。
①南朝梁太清元年 (547) 改西豫州置,治所在广陵城 (今河南息县)。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名东豫州。②西魏改东荆州置,治所在比阳城 (今河南泌阳县西)。隋开皇五年 (585) 改为显州。③西
元置,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大荆。明改置大荆驿。
亦名含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水经·涑水注》: 洮水 “东径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又西合津水”。
在今江西会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会昌县:九仙岩在“县西北五十里。深广三里许”。
即今福建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汀连县迁治于此。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果州。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北。《寰宇记》 卷139朗池县: “以临古朗池为名。” 天宝初属南充郡,乾元初复属果州。宝应元年 (762) 属蓬州,贞元元年 (785) 移于歇
即今陕西勉县治。1935年沔县 (今勉县) 由县西旧城 (今武侯镇) 迁治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漷阴县置,属大都路。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河西务。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武清、香河二县地。至正年间还漷阴县旧治 (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 降为
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叶茂台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叶茂台“在县西南二百里”。
在今湖北恩施市西。《方舆纪要》 卷82施州卫: 贺山在 “卫西三百余里。明初诸蛮煽乱,胡海讨之。自九溪、大庸渡天水岭六古卑河,大败蛮兵,还次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