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道
辽重熙十三年(1044)置,治所在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当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山西雁门地区和内蒙古乌加河与东胜市以东、多伦县以西等地区。金初改置西京路。
辽“五京道”之一。重熙十三年(1044年)置,治大同府(即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山西省雁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加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以东,多伦县以西地区。金改为路。
辽重熙十三年(1044)置,治所在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当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山西雁门地区和内蒙古乌加河与东胜市以东、多伦县以西等地区。金初改置西京路。
辽“五京道”之一。重熙十三年(1044年)置,治大同府(即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山西省雁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加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以东,多伦县以西地区。金改为路。
即今广西荔浦县东北三十里马岭镇。清有把总驻守。
明初改木当长官司置,属贵州卫。后属定番州。在今贵州惠水县南百四十里。
在今缅甸掸邦东部,萨尔温江以东、湄公河以西地区。相传其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元泰定四年(1327)以其部分地区设置蒙庆宣慰司,至顺二年(1331)改置八百等处宣慰使司统辖全境。明洪武时改置八百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隋仁寿四年(604)改甘棠县置,属谷州。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大业初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移治九曲城(今宜阳县西北八里甘棠寨)。唐贞观七年(633)还治今宜阳县,属洛州。开元元年(713)属河南府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昂山在 “县西三十里。青壁嵯峨,削入云际”。②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百余里。《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昂山 “东连贵潭,西接梅潭,南入福建界,北
即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清一统志·西藏》:古鲁纳木吉牙城“在喇萨东南六百二十里”。藏语意为“古如巴”(姓氏)的全胜宫。1960年并入朗县。又作古浪、衮米纳木佳勒。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朗县西古如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金州卫。治所在旅顺口北城 (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口)。《明史·地理志》 金州卫: 旅顺口关 “有南、北二城,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9宁海
在今四川茂县西南石鼓乡南石鼓。《宋史·王光祖传》:“吐蕃国茂州,光祖领兵三千,会王中正破鸡宗关,贼据石鼓村,扼其半道。中正召诸将问计,光祖独请行。既抵石鼓,择锐兵分袭吐蕃背,出其不意,皆惊遁,遂会中正
即今广东鹤山市驻地沙坪镇。清道光《鹤山县志》卷1:“市集”有沙坪墟。1949年鹤山县由鹤城镇移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