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团镇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二十二里西团镇。旧属东台县, 1942年划归台北县(后改名大丰县)。
在江苏省大丰市中偏西南部。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团,人口 2700。明正德年间灶户煎盐,按盐场建置,场下设团,团下分灶,此为草堰四团之一的西团而得名。1949年为西团镇,1956年改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复置镇。2000年大龙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等。有轧花、建材、纺织、机械、食品、水泥等厂。陆通客车,水通船队。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二十二里西团镇。旧属东台县, 1942年划归台北县(后改名大丰县)。
在江苏省大丰市中偏西南部。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团,人口 2700。明正德年间灶户煎盐,按盐场建置,场下设团,团下分灶,此为草堰四团之一的西团而得名。1949年为西团镇,1956年改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复置镇。2000年大龙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等。有轧花、建材、纺织、机械、食品、水泥等厂。陆通客车,水通船队。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四十六里黄沙岭村。西与山西昔阳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14赞皇县: 黄沙岭口在 “县北黄沙岭下,北去故关百里。正统四年置戍,嘉靖二十一年增兵防守”。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东奔峡”条下:“门扇峡在县西三十里,夏秋水泛,涡漩极险。”
即硕般多。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作 “硕板多”。
在今浙江丽水市城区西南万象山公园。《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万象山“俯临城邑,下瞰溪光,城中之山凡十,此其最高者”。在浙江省丽水市西南隅。宋代参政何澹建万象楼于此,因名。元、明、清各朝都有建置,后因战
新安江支流。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源出三井尖东北,流至建德市(白沙镇)西入新安江。《元丰九域志》卷5:睦州寿昌县有“寿昌溪”。《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寿昌溪“在县西。源出西南六十里之鹅笼山……流长九十
元至顺二年(1331)改怀德府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至正中升为军民宣慰司。明初改为军民宣抚司。后废。
亦名月城集。即今江苏洪泽县南十里越城。《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月城集 “亦名越城集。在山阳县 (今淮安市) 西南九十里”。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史记·高祖本纪》:高祖“置酒雒阳南宫”。《正义》引《舆地志》:“秦时已有南北宫。”《后汉书·明帝纪》:永平三年(60),“起北宫及诸官府”。八年(65)冬十月,“北宫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梅山岛与穿山半岛间之梅山港。《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庐江河” 条下: “又梅山港, 在霩所西十里, 亦自崎头海洋西北流,经大嵩所,通于海。港口有梅
即今西藏察隅县西北波罗。清末刘赞廷 《波密日记》: “由科麦县至察隅县,计程六百三十五里。由县治西南行,三十里俄京宿,一百二十里至波罗宿。” 即此。“波罗”,藏语意为搬回。相传当地人是从外地迁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