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宁县

西宁县

①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崇仁县南六十三里。因西宁水得名。西晋末废。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复置,属巴山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崇仁县。

②东晋成帝时置,属西平郡。治所在今云南富宁县东北。南朝宋后期一度废,南齐复置。南朝梁末废。

③南朝梁、陈时置,属象州。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南。隋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象州。贞观十二年(638)废。

④金置,属秦州。治所在今甘肃会宁县东三十里张城堡。贞祐四年(1216)升为西宁州。金末复为县,属会州。元初移会州治此。至元七年(1270)省入会州。今废址犹存。

⑤明万历五年(1577)置,属罗定州。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建城镇。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西宁县,“明万历间罗旁平定,以大冈乡地置县,罗旁之西以宁也”。1914年改为郁南县。

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置,属宣化府。治所即今河北阳原县(西城镇)。1914年改为阳原县。

⑦清雍正二年(1724)置,为西宁府治。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设西宁镇总兵驻此。民国初为西宁道治。1928年为青海省会。1944年于此置西宁市。1946年迁治鲁沙尔,改名湟中县。


(1)古县名。(1)三国吴太平中分临汝县置,治今江西省崇仁县南。属临川郡。以西宁水得名。西晋末废。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复置,属巴山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崇仁县。(2)东晋置,治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属西平郡。南朝宋废。齐复置,后废。(3)隋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南。属始安郡。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象郡。贞观十二年(638年)又废。(4)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甘泉堡置,治今甘肃省会宁县东。属秦州。元废。(2)古旧县名。(1)明万历五年(1577年)置,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建城镇。属罗定直隶州。1914年因与直隶(今河北)、甘肃两省西宁县同名,更名郁南县。(2)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治今河北省阳原县驻地西城镇。属宣化府。因与广东、甘肃两省西宁县重复,1914年更名阳原县。(3)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为西宁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1946年改名湟中县,并迁治塔尔寺(今鲁沙尔镇)。


猜你喜欢

  • 木鹿城

    即麻里兀。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其东界木鹿城”。即此。

  • 和睦井镇

    即今河北辛集市东二十二里和睦井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北有和睦井。

  • 芒市安抚司

    明崇祯十三年(1640)升芒市长官司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茫施”、“芒市”皆同音异写,为德昂族首领的名字,后作部名。清属腾越厅。民国废。

  • 开阳乡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即废开阳县。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旧开阳县地,明洪武中于此置巡检司。

  • 三姓

    一作依兰哈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筑城。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卷2:“三姓又名依兰哈拉,国语(满语)依兰,三;哈剌,姓也。乃努叶葛、依克勒、湖西哩三姓赫哲也。”雍正七年(172

  • 泰伯城

    亦作太伯城、梅里村。相传周太王之子泰伯所筑。在今无锡市东南三十里梅村。《吴越春秋》 卷1: 太伯 “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句吴,……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史记· 吴太伯世家》 正义: “太伯居梅

  • 塔鲁木卫

    亦作塔木鲁卫。明永乐四年 (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市东小清河至达奇木鲁山地区。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所确址不详。辖境约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小清

  • 罗望江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舆地纪胜》 卷121郁林州: 罗望江,“ 《九域志》: 在南流县”。《方舆纪要》 卷108郁林州: 罗望江 “在州西。一名西望江。亦出容山,绕流经州北,复西南流十余里,下流会南流江

  • 登科山

    即今福建惠安县西科山。《清一统志·泉州府》: 登科山 “在惠安县治西。旧名登高。宋卢瞻读书其上,举八行科,故易今名”。

  • 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左传·哀公元年》:伍员曰,少康逃奔有虞,“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杜注:“纶,虞邑。”《元和志》卷7宋州虞城县:“故纶城,县东南三十五里。”当在今虞城县利民镇东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