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宁州

西宁州

①北周天和五年(570)改严州置,治所在越嶲县(今四川西昌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及越西、冕宁、德昌等县地。寻复为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复为西宁州。十八年(598)改为嶲州。

②唐武德七年(624)析南宁州置,治所在梁水县(今云南江川县东南旧州)。辖境约当今云南华宁、江川、通海等县及玉溪市地。贞观八年(634)改为黎州。

③北宋崇宁三年(1104)置,治所在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市)。取西部安宁之义。辖境相当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湟中县等地。后属西夏。元仍为西宁州,属甘肃行省。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西宁卫。

④金贞祐四年(1216)升西宁县置,治所在今甘肃会宁县东三十里张城堡。辖境相当今甘肃会宁、通渭等县部分地。金末降为西宁县。

⑤元初改镇宁州置,属真定路。治所即今河北鹿泉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鹿泉市地。太宗七年(1235)复为获鹿县。


(1)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治越嶲县(今四川西昌市)。辖境即今四川省西昌市。后改名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年)改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嶲州。(2)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梁水县(今云南华宁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华宁、通海等县地。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黎州。(3)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鄯州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属秦凤路。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西宁市及大通、互助、湟中等县地。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地入西夏。蒙古灭西夏,为章吉驸马分地。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为西宁卫。(4)元初改镇宁州置,治今河北省鹿泉市。辖境相当今鹿泉市一带。太宗七年(1235年)降为获鹿县。


猜你喜欢

  • 捍海塘

    ①自今上海市宝山区东北旧吴淞江口,沿海岸向西南延伸至今杭州湾北岸海宁县一带的海塘前身。始筑年代不详,唐开元元年 (713) 重筑,故址已难确指。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江城路一带。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

  • 三齐

    古地区名。《史记·田儋列传》 载:秦亡,项羽分齐国故地为三国,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淄博市东北旧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泰安市东南),称为三齐。

  • 龙华江墟

    即今江西南康县北龙华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8:南康县北有龙华江墟。

  • 天全招讨司

    元分六番招讨司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明洪武六年(1373)与六番招讨司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元置,治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属雅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番

  • 灵溪

    ①始丰溪支流。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寰宇记》卷98天台县:灵溪“在县西北三十里。孙公绰赋云:‘过灵溪而一濯’是也”。《清一统志·台州府一》“铜溪”条下:灵溪“在(天台)县西北十五里。源出百丈岩, 东流

  • 集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东巴州置,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太平御览》 卷168引 《十道记》: “集州以东北有集水,因以为名。” 北周天和五年 (570) 移治难江县 (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

  • 风洞山

    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风洞山“在(白纳长官)司西。山腹有洞,风贯其中,有声如雷”。即“叠彩山”。

  • 博昌县

    ①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东汉属乐安国。南朝宋移于今寿光市北一里,属乐安郡。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乐安县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

  • 石笋场

    即今四川中江县南石筍乡。民国《中江县志》卷2:石筍场在“治西南九十里”。

  • 白蚬塘

    在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东莲花山水和市南沙湾水一带。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46:“番禺海中有白蚬塘, 自狮子塔至西江口, 凡二百余里,皆产白蚬。……白蚬多生于雾,每当春暖,白雾瀰空,濛濛霂霂之中。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