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陵

西陵

①战国楚邑,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史记·六国年表》: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秦拔��、西陵”,即此。

②三国魏武帝陵。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9临漳县“讲武台”条载:“(曹)操有疑冢,凡七十二处,在漳水上, 自讲武城外,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

③即蒋陵。俗名松陵冈。又名孙陵。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钟山南麓。《晋书·成帝纪》:东晋咸和三年(328), 苏峻与卞壶曾“战于西陵”。《方舆纪要》卷20上元县:西陵“吴大帝葬焉,亦曰孙陵”。

④清代皇陵墓群之一。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清乾隆时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 自此清皇陵有东、西陵之分。西陵有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四帝陵及后妃、王公、公主陵寝等,陵区四周层峦迭嶂,形势高爽,山水相间,今为京西游览胜地。

⑤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北十里西兴镇。《水经·渐江水注》:“浙江又径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 言可以固守, 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宋书·竟陵王诞传》:“诞遣参军刘季之与(顾)彬之并势, 自顿西陵, 以为后继。”即此。唐李绅有《渡西陵十六韵》诗。五代时钱镠改名西兴。


(1)战国楚邑。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战国策·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年),“白起拔楚西陵”,即此。《括地志》谓在今湖北省新洲县西,《水经注·江水》谓在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当误。(2)本名固陵,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北西兴镇。南朝宋设西陵牛埭,即此。(3)即晋西陵。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笼山(今北极阁)之阳,相对于钟山之阳的晋东陵,故名。东晋元、明、成、哀四帝葬此。(4)即“清西陵”。


猜你喜欢

  • 敕勒川

    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之土默特平原(又称呼和浩特平原)。《敕勒歌》 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书·神武纪下》: 东魏武定四年(546),高

  • 水月洞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象鼻山。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水月洞在宜山之麓,其半枕江。天然刓刻作大洞门,透彻山背。顶高数十丈,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大月轮。漓江别派,流贯洞中,踞石弄水,如坐卷蓬大桥下。”范成

  • 礼店千户所

    明洪武四年(1371)改礼店文州军民府置,属岷州卫。治所即今甘肃礼县, 十五年(1382)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1473)改置礼县。元置礼店文州元帅府,治今甘肃省礼县东。属吐蕃宣慰司。大德十一年(13

  • 土城镇

    1932年置,属赤水县。即今贵州习水县西南土城镇。后划归习水县。(1)在湖北省房县北部。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土城,人口1770。因有一土围大院得名。1949年属西河区。195

  • 龙虎石

    原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凉水镇东南图门江边,1940年因修路曾向东北方迁移300米,1985年为加强保护,将石刻和保护亭一并搬迁至珲春市东南珲春大桥东北侧。石高1.40米,宽1.38米。并排阴刻“龙虎”二

  • 灵溪

    ①始丰溪支流。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寰宇记》卷98天台县:灵溪“在县西北三十里。孙公绰赋云:‘过灵溪而一濯’是也”。《清一统志·台州府一》“铜溪”条下:灵溪“在(天台)县西北十五里。源出百丈岩, 东流

  • 东宝山

    即今福建龙岩市东东宝山。《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岩县:东宝山在“县东五里。《志》云,山麓旧产银砂,因名”。《清一统志·龙岩州》:东宝山“山麓旧产银砂,每风雨晦冥,常有宝气浮动”,故名。

  • 王家营集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王官集镇。《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沙坊集”条下:王家营集“在(睢宁)县东北四十里”。

  • 龟山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宋史·高宗纪九》: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人弑其主亮于扬州龟山寺”。

  • 博里村

    在今广西北海市南涠州岛中部。明洪武三年 (1370),涠洲巡司置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涠洲岛上。元至元时于此置涠洲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