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郡

象郡

①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置,治所在临尘县 (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及贵州南部。西汉元凤五年 (前76) 废。《山海经·海内东经》: “沅水出象郡镡城西,……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 《汉书·昭帝纪》: “罢象郡,分属郁林、牂柯”,注: “臣瓒引 《茂陵书》:象郡,治临尘。” 即此。另说象郡治所在今越南中部汉西卷县附近。辖境北起横山,南抵大岭,约包括今越南天治平、广南及义平省。《汉书·地理志》: “日南郡,故秦象郡。” 又 《水经·温水注》: “寿冷水自(区粟) 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城犹存。”即此。

②南朝陈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象县。

③即象山郡。治所在武化县 (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通典》 均作象郡。


(1)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一说治象林(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南茶荞地方),辖境约当今越南北、中部地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汉改名日南郡;《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一说治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市境),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广东省西南部和贵州省南部一带。西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废。(2)南朝梁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隋开皇中废。(3)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南。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为象县。


猜你喜欢

  • 留坝县

    1913年改留坝厅置,属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留坝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属汉中市。面积 1970 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原名刘坝,相传汉

  • 冽口县

    亦作列口县。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西北殷栗。以在冽水入海之口而名。西晋后废。古县名。又作列口县。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属乐浪郡。东汉因之。西晋后废。

  • 息壤

    ①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唐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曰: “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甘茂盟息壤,盖其地

  • 乡城

    即今四川乡城县。清置乡城土百户。“乡城”,藏语意为“手上的珠子”或“串珠”。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流,置定乡县。

  • 南牙关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明史·云南土司三·南甸》: “南百里有关,立木为栅,周一里; 曰南牙,甚高,山势延袤一百余里,官道经之。上有石梯,蛮人据以为险。”

  • 黄花涝市

    即今湖北黄陂市西南六十五里黄花涝村。清同治 《黄陂县志》 卷2 《乡会》: 有 “黄花涝”。

  • 平头潭镇

    即平镇。今浙江天台县西平镇。

  • ①又作聃或冉。西周初封国。姬姓。在今安徽临泉县。春秋时为蔡国所灭。《春秋》:文公三年(前624),“伐沈,沈溃”。《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夏,蔡灭沈”。②古国名。在今山西汾水流域。《左传·昭公

  • 丹行长官司

    明洪武三十斗(1397)置,属新添卫。治所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寻省。永乐二年(1404)复置,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废。

  • 桃花镇

    ①在今安徽肥西县东北十里桃花城。《舆地纪胜》 卷45庐州: 桃花城 “在合肥县南四十里”。②在今湖北红安县东桃花乡。《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桃花镇 “在黄安县东三十里。宋、元时为孔道,旧有烟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