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即厉。西周国名。姜姓。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左传》: 桓公十三年 (前699),楚屈瑕伐罗,“楚子使赖人追之”。杜注: “赖国,在弋阳随县。”又,昭公四年 (前538),楚子 “遂以诸侯灭赖”。《公羊传》、《榖梁传》 “” 均作 “”。《汉书·地理志》: 随县 “故国。厉乡,故厉国也”。师古曰: “厉读曰赖。”

②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左传》: 哀公六年 (前489),齐侯阳生 “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即此。《续汉书·郡国志》: 济南国菅县 “有赖亭”。

③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史记·齐太公世家》: “晋赵鞅伐齐,至赖而去。” 即此。


(1)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鲁哀公十年(前485年),晋赵鞅帅师伐齐,毁高唐之郭,侵及赖而返,即此。(2)即“”。


猜你喜欢

  • 野猪口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三十五里,老米河入海处。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8引 《永平府志》: 野猪口 “今名老米沟,……滦流昔时从北入海,今虽闭塞,潮汐逆流浸淫尚十余里,深六七尺,距口十里,有拦江沙二道,明

  • 邢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龙冈县(北宋末改名邢台县,在今河北邢台市)。《元和志》卷15邢州:“以邢国为名。”大业三年(607)改为襄国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邢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巨鹿

  • 山前

    古地区名。从五代至宋、金,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军都山、燕山迤南地区,统称为山前。初无确定的地域,至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后,才有山前八州的名目。北宋末年所称山前,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南失地全部,当

  • 崇溪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搏南崇阳溪。《方舆纪要》卷97崇安县: 崇溪 “在县治东南。有二源: 一出县东北岑阳山,承诸山溪壑之水西南流,绕城北一里,而为东溪; 一出分水岭,东南流,汇诸溪之水,经县西北十里大富桥

  • 纪鄣城

    又作纪城。春秋莒地。在今江苏省赣榆县东北近海。城周一里(《太平寰宇记》)。《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注:“纪鄣,莒邑也。东海榆县东北有纪城。”南北朝时为战守

  • 固节县

    唐圣历元年 (698) 改良乡县置,属幽州范阳郡。治所在今北京房山区东南窦店镇西土城。神龙元年 (705) 复为良乡县。古县名。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改良乡县置,治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属幽州。唐神龙

  • 北州

    泛指西部之州。《三国志·魏书·郑浑传》裴注引张璠《汉纪》:东汉郑泰称董卓“出自西州”,即是。见“东州”。

  • 湫水

    古名陵水。即今山西临县东湫水河。《寰宇记》 卷42石州定胡县引 《冀州图经》 云: “湫水河北从楼烦郡,南入龙泉郡,经吕梁。” 《清一统志·汾州府》 引 《临县志》: “湫河发源兴县湫水寺,南行八十里

  • 南高平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高平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隆回县东北高平镇石脚村。后复名高平县。

  • 海州市

    1944年12月日伪由东海县析置,隶淮海省。治海州城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