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赤城

赤城

①即今河北赤城县。《魏书·道武帝纪》:登国二年(387),“幸赤城”。《水经·沽水注》:“沽水又西南径赤城东,赵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即此。

②浙江台州(今临海市)的别称。因境内赤城山而得名。南宋陈耆卿撰《嘉定赤城志》,即以此名台州。

③亦曰峦城。在今陕西华县西。《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峦都城北,故蕃邑,殷契之所居。《世本》 曰:契居蕃。阚骃曰:蕃在郑西。然则今峦城是矣, 俗名之赤城……苻健入秦,据此城以抗杜洪。”《魏书·地理志》:郑县有“赤城”。

④在今青海湟源县西五里。《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径赤城北,而东入径戎峡口。”即此。


(1)浙江旧台州府的别称。因南朝梁在此置赤城郡,故名。宋陈耆卿撰有《赤城志》。(2)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南部、黑河北岸。赤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20。《崇信县志》载:“秦始皇游猎至此,筑城驻跸,土赤故名。”产核桃、黑木耳、中药材等。有煤矿。为县西南部农贸集市。崇安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永修县

    东汉灵帝时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西南。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昌州。八年省入建昌县。1914年改建昌县复置,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在今永修县西北艾城。192

  • 沈塘墟

    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北沈塘镇。明万历《雷州府志》卷4海康县:沈塘墟在“县北二十里”。后属遂溪县。1956年划归海康县(今雷州市)。

  • 阿库密河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阿库密河。《清一统志·吉林一》:阿库密河“在宁古塔城东一千三百八十里。源出阿库密窝集,……西北流入乌苏哩江”。

  • 彰德府

    金明昌三年 (1192) 改相州置,治所在安阳县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鹤壁、汤阴、林州,河北临漳等市县地。元改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彰德府。北部辖境扩大至河北武安、

  • 绍兴县

    1912年合山阴、会稽二县置,1914年后属浙江会稽道。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绍兴市。面积 1492 平方千米。人口70.2万。辖25镇。县人民政府驻

  • 琅井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九里琅井。明初置琅井盐课司,分属安宁、黑井二提举。寻裁。移云南安宁州之安宁提举于此,改为琅井提举司,属云南楚雄府。清康熙时改直隶提举。民国于黑盐井置盐兴县,以琅井属之。(1)古地

  • 峄水

    即今甘肃东南部藉河。源出甘谷县西南,东流经天水市入渭河。唐杜佑 《通典》 卷174: 藉水“一名洋水,今名峄水”。

  • 八棱山

    在今江西波阳县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鄱阳县:八棱山“在府北六十里。峰峦攒起,高百仞,亘数十里”。

  • 武德军

    五代方镇名。前蜀置,治所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五代梁开平二年至乾化二年(908—912)间前蜀改剑南东川节镇为天贞军,乾化二年前蜀又改为武德军。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北宋初

  • 禾嘉场

    旧名何家场。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禾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