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走马镇

走马镇

明置,属蓬溪县。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回马镇。《清一统志·潼川府二》:走马镇“在蓬溪县西五十里江西岸。有堡有市,其地多陶,为利甚广”。


(1)在湖北省鹤峰县东南部。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走马坪,人口 3310。传以前有两马月下在此吃稻,被驱赶时不翼而飞,故称走马坪。1954年设走马区,1958年设五星公社,1975年设走马公社,1984年设镇。主产玉米、稻、豆类,并产茶叶、油茶、中药材等。有磷矿等。有制茶、农机、食品、磷化工等厂。为鄂、湘邻界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鹤石、鹤桑公路会此。(2)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北部。面积33.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走马场,人口890。因境内一山岗形如奔马,人称走马岗而得名。原为巴县辖地。1930年设走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乡,1994年建镇。1995年划归九龙坡区。产稻、小麦、玉米、蚕茧、柑橘等。有酒、油、建材、化工、农机等厂。成渝高速公路、渝江公路贯穿全境。(3)在重庆市万州区南部。面积76.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走马岭,人口 2110。1927年建走马镇,以驻地走马岭得名。1940年改为走马乡,1953年分出关上、枣木二乡,1955年关上乡又并入。1958年改为走马公社,1967年划出关上公社。1984年改为走马乡,1992年由走马、关上合并置走马镇。产稻、玉米、小麦、薯类等。有酿酒和小型加工业。为区境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万利和万石公路经此。(4)在四川省资中县西北部。面积38.99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走马场,人口1.5万。镇以驻地名。1962年析置走马公社,1984年改置乡。1992年东合、向阳二乡并入。2000年建镇。种植黑麦草,发展稻田养鱼。产血橙、椪柑、梨等。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六度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管州。治所在今山西娄烦县北三十里六度村。六年(623)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南。属管州。六年废入静乐县。

  • 大南湖

    即今新疆哈密市南南湖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2哈密:“大南湖,城南七十里。”

  • 将阿木凌宗

    一作章阿布林城。即今西藏昂仁县。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 将,山阴也。阿木凌,旧地名。城居山北,因地以名其城也。”

  • 鸣鸡山

    又名鸡鸣山。在今河北怀来县 (沙城) 西北鸡鸣驿。《魏书·高宗纪》: 和平元年 (460),“葬昭太后于广宁鸣鸡山”。 又 《水经·㶟水注》: “于延水又东南径鸣鸡山西。《魏土地记》 曰

  • 金佛山

    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一百里。清光绪 《南川县志》 卷首: “金山四面峭壁如铸,多古佛状。” 故名。咸丰 《南川县志》 卷1: 金佛山 “背黔面蜀,横亘东南,四面峭壁如铸,凡数层,最高曰清冻顶,尤人迹罕到

  • 安津堤

    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安津堤“内有十台九堰, 皆利灌溉。正德中,堤坏,复修筑之。《水利考》:县境陂堰堤塘之属,凡九十有余,而安津尤为低洼,修防最切”。

  • 马盂山

    今内蒙古赤峰市西、河北承德市东之七老图山。《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马盂山。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2引《元一统志》:马盂山“在大宁县西六十里。中有一峰,形类马盂,故云”。

  • 罗博瓦山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清魏源 《圣武记》卷7 《乾隆再定金川土司记》: “其乌勒围以罗博瓦山为门户,阿桂令海兰察、额特森、海禄三路绕出其后,福康安、成德、特成额三路仰攻其前,尽夺其险。”

  • 黑水河

    ①又名石顶河。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民国 《张北县志》 卷1: 石顶河 “源出花盖淖尔、伊克淖尔等处,由以上各水注入,经过石柱子梁村北及汽车桥大特拉房子西流,入安固里诺尔,长约四十余里。按 《三厅志》,

  • 牱阴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宋史·熊本传》: 熙宁六年(1073),“独牱阴一酋不至。本合晏州十九姓之众,发黔南义军强弩,遣大将王宣、贾昌言率以进讨。贼悉力旅拒,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