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浪
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遮浪镇。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
集镇名。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端。属遮浪街道办事处。人口3.8万。为原遮浪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属西北—东南向半岛,为风浪屏障,故名。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市主要渔港之一,盛产马鲛、带鱼、鳗鱼、黄花鱼、龙虾、鲍鱼、石斑、海胆、扇贝、紫菜等。沿海沙滩有防风林。农产稻、甘薯等。有织网、渔船修造、木器、铁器等厂。有公路西北接河尾公路。名胜古迹有遮浪炮台、双山仔古文化遗址、“大安石”石刻、南澳山和遮浪岩。为海滨旅游地。
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遮浪镇。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
集镇名。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端。属遮浪街道办事处。人口3.8万。为原遮浪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属西北—东南向半岛,为风浪屏障,故名。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市主要渔港之一,盛产马鲛、带鱼、鳗鱼、黄花鱼、龙虾、鲍鱼、石斑、海胆、扇贝、紫菜等。沿海沙滩有防风林。农产稻、甘薯等。有织网、渔船修造、木器、铁器等厂。有公路西北接河尾公路。名胜古迹有遮浪炮台、双山仔古文化遗址、“大安石”石刻、南澳山和遮浪岩。为海滨旅游地。
即斡里扎河。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尔扎河。《元朝秘史》 卷4: 金国皇帝因塔塔儿部不从命,遣王京丞相 (即完颜襄) 征讨,将塔塔儿人逆着浯勒扎水追来。
元置,为沙井总管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红格尔苏木(希拉莫仁庙)西南古城。明初废。
明洪武三年(1370)改亮寨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南亮司。寻属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改置亮寨长官司。
即今四川金堂县南五同镇。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五凤溪场“去城(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百里”。
①南朝宋侨置,属南宕渠郡。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梁废。②隋开皇十年(590)改广化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十八年(598)改为义康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以广化县改名,治今广东
北燕置,北魏属营州。治所在白狼城(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唐渤海国置,属晴州。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莲花山附近。辽徙废。古县名。渤海国置,治今朝鲜咸镜道莲花山附近。属晴州。辽废。
蒙古至元三年(1266)置,元属开元路。治所在合罗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辖境相当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地区。后废。元置,治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南。辖境南界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县,西界在朝鲜长
即今山东烟台、乳山二市之黄垒河。《清一统志·登州府》: 黄垒河 “在宁海州南一百里。发源姑余山,东南流入海”。
即库舍图达巴。在今新疆哈密市北、南山口一带。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 20: 库舍图达巴 “即巴尔库勒南山,山径稍夷,为南北通行之道。俗名东打坂,打坂即达巴之转音,盖言岭也。……自哈密东北行五十里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