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春秋时鲁邑。有二: (1)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亦称西郓。《春秋》: 成公四年 (前 587),“冬,城郓”。《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杜注:“郓,鲁西邑。东郡廪丘县东有郓城。” (2) 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春秋》: 文公十二年 (前615),“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又,成公九年 (前582),“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鲁襄公十二年 (前561),“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左传》: 昭公元年 (前541),“季武子伐莒,取郓”。皆此。故 《左传》 称: “莒、鲁争郓,为日久矣。” 《寰宇记》 卷23沂水县下引《十三州志》 说: “有东、西二郓。鲁昭公所居者为西郓,在兖州东平郡是也; 莒与鲁所争为东郓,即此县是也。”


古邑名。春秋鲁邑,其地有二: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年),季孙行文率军所筑。鲁、莒屡次争夺,后属莒,称东郓;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鲁成公三年(前588年)鲁成公所筑,称西郓。


猜你喜欢

  • 总举土司

    清末析玉树土司置,为玉树四土司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曲麻莱县西北境。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卷上: “总举百户驻通天河北曲马来云地方,东南距结古十二日程。” 民国间废。

  • 刘河堡中千户所

    明置,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清顺治十五年(1658)并入镇海卫。明置,治今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属苏州府。后废。

  • 松寥山

    ①一名海门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西近焦山,系焦山东支。唐李白有 《焦山望松寥山》 诗。宋蔡肇 《立春日焦山留客》 诗中云: “云生江海交流处,人在松寥最上层。”②在今安徽旌德县南,与璧山相对。

  • 石碑镇

    北宋置,属绵竹县。在今四川绵竹县南三十里。《方舆胜览》卷54汉州:八角井“在什邡县石碑镇。相传庞真人浴丹于此。患疮者洗之立愈”。

  • 相里站

    元置。在今山西襄汾县西。明废。元时置,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明时废。

  • 凯口洞

    即凯口��。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方舆纪要》 卷121平州六洞长官司: 凯口洞 “在司东北三十里。苗人常避兵于此”。

  • 良渚镇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四十八里良渚镇。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36年首先发现于此,即名良渚文化。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部。面积46.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良渚,人口 3000。宋

  • 骆驼巷卡伦

    清置,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骆驼巷。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2巴里坤: 骆驼巷卡伦 “距城七十里”。清末废。

  • 马平港镇

    即今湖北广水市西马坪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应山县西有马平港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应山县:马平港镇“在城西六十里”。

  • 长城村

    即今山西左权县西北长城村。1941—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辽西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