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鄱阳湖

鄱阳湖

古称彭蠡泽、彭泽。在今江西北部,跨南昌、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星子、德安、永修诸县,为赣江、修水、鄱江、信江等河的总汇。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舆地纪胜》 卷23饶州: 鄱阳湖 “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自西汉以后,江北彭蠡泽逐渐向南扩展,形成今日之鄱阳湖。


古称彭蠡泽、彭泽、官亭湖。在江西省北部。《舆地纪胜》:“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读史方舆纪要》:鄱阳湖“自隋以前,概谓之彭蠡,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由古代地跨长江两岸的彭蠡泽解体后,演化、变迁而成。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293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21.7米,最大水深29.19米,蓄水量149.6亿立方米。汇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鄱江五河来水。洪枯水位时,湖面面积相差很大。呈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特殊地理景观。是长江中游重要蓄洪场所。湖内岛屿41个,面积103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莲湖山岛面积41.6平方千米。对鄱阳湖水系有蓄洪、滞洪作用,并富灌溉、航运之利。湖面开阔,沼泽湿地发育,鱼类、鸟类(280余种)资源十分丰富,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盛产鱼、虾、莲、芦苇等。湖滨有著名的庐山,为避暑胜地。


猜你喜欢

  • 干越亭

    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寰宇记》卷107饶州余干县:干越亭,“《越绝书》云,余大越故界,即所谓干越也。在县东南三十步,屹然孤屿,古今游者多留章句焉”。《舆地纪胜》卷23饶州:干越亭“在余干,与白云亭相对

  • 东女国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女国。地在今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旧唐书·东女国传》:“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

  • 桃枝岭

    即桃支岭。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陈书·侯安都传》: 天嘉三年 (562),“安都乃步由会稽之诸暨,出于永康,(留异) 大恐,奔桃枝岭”。即此。古山名。又称桃花岭、冯公岭。在今浙江省缙云县西南。南

  • 蒙化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蒙化府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二十年 (1283) 降为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蒙化府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辖境约

  • 阿术浒

    即按出虎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两市境之阿什河,为松花江支流。《金史·地理志》 会宁县:“在按出虎河,又书作阿术浒。”

  • 鄞江

    ①原指今浙江宁波市和鄞县境内之鄞江、接纳鄞江后之奉化江与奉化江、姚江汇合后之甬江,后专指今奉化江支流鄞江,在今鄞县西部。《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 鄞江在 “府东北二里。一名甬江。其上流自四明诸山汇溪

  • 市利寨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市利寨“在砀山县西北三十五里。旧为河滨冲要,有主簿驻此”。

  • 汉丰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刘备置,属固陵郡。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南二里。《寰宇记》卷137开州开江县:蜀先主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三国蜀汉属巴东郡。西晋废,后复置。北周武帝时改为永宁县。古县名。东

  • 伊阳县

    ①唐先天元年(712)析陆浑县置,属洛州。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旧县镇。南宋绍兴初为顺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移治今嵩县,为嵩州治。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②明成化十二年(1476)析汝

  • 建昌坝

    在今四川雷波县北桂花乡 (中山坪) 境。产铜。清同治间曾开采,不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