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市
1948年淮北解放区由阜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阜阳县。
旧市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由安徽省阜阳县析置,治今阜阳市城区。1949年改隶皖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阜阳县。
1948年淮北解放区由阜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阜阳县。
旧市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由安徽省阜阳县析置,治今阜阳市城区。1949年改隶皖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阜阳县。
即今广西田阳县西南巴别乡。《清史稿·地理志》:百色厅恩阳县西有巴平墟汛。
在今福建漳平市南。《方舆纪要》卷99宁洋县:宁济桥“在县城(今双洋镇)南。万历五年建,长十八丈,寻圯。九年重建”。
一作察木多。即今西藏昌都县。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称: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1960年与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为庐山最高峰。海拔1472米。《清一统志·南康府一》:汉阳峰“在星子县北庐山绝顶。望数百里,极目江汉,故名”。在江西省北部庐山东南。主峰大汉阳峰,海拔 1474 米,为庐山最高峰。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八十四里白螺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年 (前522),晏子曰: “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 杜注: “聊、摄,齐西界也。平原聊城县东北有摄城。” 《水经·河水注》: 黄沟
东汉改绛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北魏改曲沃县。东汉改绛县置,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晋书·刘聪载记》:“赵固、郭默攻其河东,至于绛邑。”即此。北魏太和十
位于四川、陕西边界地区。1928年,共产党领导川东、川北农民起义,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区进入四川,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攻下通江、南江、巴中,开辟
唐天祐二年 (905) 改翼城县置,为汾州治。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北宋复为翼城县。古县名。唐天祐二年(905年)改翼城县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属绛州。北宋复改为翼城县。
又名画卦台。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西。《方舆纪要》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 “祭天台在府城 (今大理古城) 西。其地有武侯祠,后有山冈,台在其下。今坛壝之址犹存。相传武侯祭天画卦处也。一名画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