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德县
亦作归德县。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柳州。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古郎山下。是年改为循德县。
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南古郎山下。属柳州。同年改名循德县。
亦作归德县。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柳州。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古郎山下。是年改为循德县。
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南古郎山下。属柳州。同年改名循德县。
①东晋太元中置,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置镇,后复为郡。曾为梁州,益州、南秦州、成州治。隋开皇初废。②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西魏改为仇池
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县界。《明史·贵州土司传》:万历三十四年(1606),“贵州巡抚郭子章讨平贵州苗……其在水硍山介于铜仁、思石者,曰山苗,红苗之羽翼也。……子章乃命总兵陈璘、参政洪澄源率
又作扪都克依。清雍正十年(1732)设驿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免渡河镇。
亦作赛兰。元察合台汗国地,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州奇姆肯特东。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西南山行五程至塞蓝城,有小塔,回纥王来迎入馆。”
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为三关之一。《清一统志· 保定府三》: 草桥关,“周显德六年(959) 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桥,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重兵”。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宋史·魏胜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胜军已入城,金兵径趋城东,欲过砂堰圜城为营。胜先已据堰备之,金军不得过,拒战竟日,终不能近”。
在今福建尤溪县北。《方舆纪要》卷97尤溪县:“丹溪岭在县北六十里。一名桃木岭,界南平县。萦回可十五里, 自趾至巅凡三叠, 皆数百丈。回视数十里,川原隐隐, 沟塍棋布。有丹溪绕流其下。”
明改元青州站置,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明 《辽东志》 卷9: 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散三” 站。后废。
①一名黑水岭。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与沁水县交界处。《隋书·地理志》:绛郡翼城县有“乌岭山”。《旧唐书·石雄传》:唐会昌三年(843),“雄受代之翌日,越乌岭,破赋五寨,斩获千计”。皆此。②一称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方舆纪要》卷79上津县:八里川“在县西南三十里。亦曰八里河,流入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