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渊

阳渊

一作阳湖。在今安徽长丰县南。《三国志·吴书·孙綝传》:魏甘露二年(257),“魏兖州刺史州泰拒(朱)异于阳渊,异败退,为泰所迫,死伤二千人”。


在今安徽省霍邱县东北。三国魏甘露二年(257年),兖州刺史州泰破吴将朱异于阳渊,即此。


猜你喜欢

  • 渭曲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周书·文帝纪》:西魏大统三年 (537),宇文泰至沙苑,齐高欢引兵来会,“李弼曰: ‘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 遂进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即此

  • 大柏山

    即尧山。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四十里。《寰宇记》卷8鲁山县:“尧山俗名大柏山。”

  • 马驿铺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马驿村。为通平度孔道。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南有马驿铺。

  • 平东县

    ①1937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平定县析置,属太行区。治七亘村(今山西平定县东七亘)。1945年9月与平西县合并,改置路南县。②1940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度县东部析置,治南村(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南

  • 外江

    指今湖北枝江县南百里洲南之松滋河。《寰宇记》卷146枝江县:百里洲“洲首派别南为外江,北为内江”。东流至今枝江县东南百里洲尾又合为一江。(1)古水名。又称外水(《水经注·江水》)。指今四川省彭山县以下

  • 秦墟

    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上窑镇。《梁书·武帝纪》: 普通五年 (524) 十月,定远将军曹世宗伐魏,“克秦墟”。即此。在今安徽省淮南市东上窑镇。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曹世宗进攻北魏,克秦墟,即此。

  • 胭 (臙) 脂河

    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溧水县: 胭脂河 “其地有胭脂冈,因名。明洪武中,议通苏、浙粮运,命崇山侯李新凿开胭脂冈,引石臼湖水,会于秦淮,以为运河。永乐初废”。

  • 万古镇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万古镇。居民分居万古沟两侧,称西万古、东万古。民国《重修滑县志》卷6:“东万古,距城五十里”;“西万古,距城五十里。”(1)在河南省滑县东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

  • 宇娄县

    北魏置,属西边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北齐、北周之际废。古县名。北魏改雩娄县置,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属边城郡。北齐、北周之际废。

  • 朗陵山

    ①在今安徽南陵县西,东接大工山主峰。《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朗陵山 “在南陵县西三十里。《名胜志》: 工山南有朗陵,以晋朗陵侯何琦隐其上,故名”。②在今河南确山县南。《汉书·地理志》 朗陵县注引应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