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子
即今云南西畴县西南马街乡。清有把总驻此。
集镇名。在云南省南华县西南部。人口162。红土坡乡人民政府驻地。旧时逢十二生肖马日在此赶集,故名。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等。有公路东北接昆畹公路。
即今云南西畴县西南马街乡。清有把总驻此。
集镇名。在云南省南华县西南部。人口162。红土坡乡人民政府驻地。旧时逢十二生肖马日在此赶集,故名。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等。有公路东北接昆畹公路。
亦作哈剌火者、哈喇和卓、哈喇禾州、合剌和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六十余里高昌故城西之三堡 (阿斯塔那)。《元史· 文宗纪》:至顺元年 (1330) 三月,“西番哈喇火州来贡蒲萄酒”。
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木树乡。清严如熤《苗疆道路考》9:“由松桃北卡落、长冲苗路,经由水田坝、洞口一带至木树汛,对面为永绥苗寨,路亦崎岖。”
一作黄芦城。北周置,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唐杜佑 《通典》 卷177河南府永宁县: “后周置黄栌、同轨、永昌三城以备齐。”北周置,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
即今四川仁寿县东龙水河。《元和志》 卷33仁寿县: 婆支水 “出县北婆支山,去县四十五里”。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长寿二年 (693)改为武隆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唐隆县。先天元年 (712) 改为唐安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
即今广东三水县驻地西南镇。明置巡司于此。清顺治十四年(1657)裁。嘉庆十七年(1812)移县丞驻此。1945年三水县由河口镇移此。(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
又名黎轩、犁鞬。汉、晋时对罗马帝国的称呼。都城在罗马(今意大利罗马市)。《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东北灰铁山一带的沼泽地,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松花江北。《金史·世纪》: 辽咸雍八年 (1072),“五国没撚部谢野勃堇畔辽,鹰路不通。景祖伐之,谢野来御。……谢野兵败,走
①又名夷星桥、夷里桥、竺桥。战国时秦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上。《寰宇记》 卷72华阳县: 笮桥 “以竹索为之,因名”。《晋书·桓温传》: 永和三年 (348),桓温灭李氏成汉,“ (李) 势于是悉
金贞祐二年(1214)改永平县置,治所即今河北顺平县。元属保定路,至元二年(1265)复为永平县,寻升为完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完县。金贞祐二年(1214年)升永平县置,治今河北省顺平县。辖境